第33部分(第2/4 頁)
很亂,但是隻要稍稍留心就會發現它們被圍成了一個圈,而且還不止一圈。
十三和我走近一些,我覺得這個三尸扛鼎似乎和在鎮屍塔上看到的不一樣,於是多看了一眼,而我這一眼正好看到鴞鼎的眼睛,我只看見在它的眼睛裡我看到了自己的倒影。
我頓時驚呼道:“石奴扛著的不是鴞鼎!”
而在聽到我的驚呼聲的同時,十三閃電般地轉過頭來,並且對我做了一個噤聲的手勢輕聲說道:“我的爺,你小聲一些,這些是鬼臉鴞,都是活的吶,你把它們驚醒了可就要命了!”
我雖然驚訝卻再不敢出聲,只是再多看了一眼鬼臉鴞,然後無聲地問十三:“那它的眼睛已經睜開了。”
十三說:“鬼臉鴞睡覺的時候就是睜著眼睛的。”
我於是便不再說話,十三則領著我小心翼翼地踏進去。地上根本就沒有可以落腳之處,密密麻麻地都是屍血葉的葉子和藤蔓,好在我和十三都不再怕這東西,於是也能踩著過去,沿路上我大致數了數,這裡起碼有上百的三尸扛鼎,不,應該叫做三尸扛鴞。
而且很快我就又發現這些扛著鬼臉鴞的也不是石奴,而是活生生的屍體,我腦中想起一個很不好的名字——活屍!
這些三尸扛鴞排成這樣一圈圈的圓不知道是要幹什麼,十三進來過一回顯得輕車熟路,徑直地往最裡面走。其實我已經隱隱猜到了在圈子的最中央會是什麼,這裡是地宮,地宮裡放置的是棺木,那麼這些三尸扛鴞所圍起來的自然就是棺木了。
但是等我看到最中央的情景時候,我卻只猜中了一半,裡面的確擺放著棺木不假,但卻是棺背棺。
所謂的棺背棺就是一口棺材揹著另一口棺材,而且上面的那一口棺材是倒置的,也就是說兩口棺材是棺蓋對著棺蓋的。
而一般出現棺背棺的只有兩種情形,第一種是兩個人有著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其中一人被另一人所殺,於是就將被殺那人的棺木做成底棺,而將他殺死的人的棺木就是頂棺,頂棺由底棺揹著,再在棺木上畫上符咒之類的東西,這樣的話底棺的人就會永遠被頂棺的人壓著,永世不能翻身。
按照古人的說法就是他的靈魂被拘禁在了棺木裡,永生永世地為頂棺的人做牛做馬。通常這種棺背棺就顯得很平常,沒有什麼新意,所以也不足為奇。
而第二種情形就很詭異,而且是讓人遍體生寒。
據說這種棺背棺的詭異之處其一是在於兩口棺木內的人是互背,也就是說底棺的屍體面朝棺底被釘在棺蓋上,而頂棺的屍體則也是同樣仰天躺著被釘在棺蓋上。
並且這兩口棺材其實只能算一口,因為它們共用一口棺蓋,棺釘則透過棺蓋將兩個人釘在一起。
但這些都不是最特別的,其特別之處在於這塊棺蓋,因為這種棺背棺的棺蓋必須是崑崙木,而這兩個人則是在活著的時候就被釘在棺蓋上,再用棺木封死了。
這樣從他們傷口裡流出來的血就會被崑崙木所吸食,崑崙木因此而生長,逐漸將他兩個人的血給吸乾,那時候崑崙木已經長到一定程度,據說,崑崙木會長成兩個人的形狀,而且是長在這兩個人各自的體內,就像是孕婦孕育胚胎一樣。
長成人的形狀?!
我怎麼就沒想到這一層,我們之前見到的崑崙木不正是人形的嗎?!
難道已經有人先一步到了這裡取走了生長出來的兩段崑崙木,而且還將它們各自封在了墓道兩邊的墓室裡?
我思來想去能這樣做的也只有漢武帝了,這個墓既然是信陵君所建,那麼這個棺背棺應該就是他建造出來的,後來漢武帝闖入這裡取走了兩段崑崙木,於是分置兩個墓室之中。
只是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卻根本猜不透分毫,而且我只知道有這種棺背棺,至於為什麼要設計成這樣,卻也不得而知。
說起這些,還是小時候爺爺當做奇聞趣事講給我聽的,只是當我問起為什麼要做成這樣的時候,他只說我還太小,說了也不會懂。
想到這裡我重新將視線聚集在這口棺背棺上,看它的樣子是共用一塊棺蓋,那麼自然就是我最不情願見到的第二種情形了。
只是在棺背棺下面,則是四個石奴跪著身子彎著腰,底棺的四個角剛好搭在它們的肩上,看上去就像是被它們用肩膀抬著一樣。
而無論是底棺還是頂棺也好,用的都是沉香木樹窨,難怪走近了就會有一股幽香撲鼻而來,而且看這棺背棺的外表還是被處理過的,顯然是不讓香氣外洩,只怕棺木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