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部分(第3/4 頁)
所以,知道自己毫無希望的耶律倍只得主動要求讓位給弟弟耶律德光,自己則躲在東丹國裡邊來個裝作“樂不思蜀”,但事情哪兒有那麼簡單?東丹國太過於富饒,兵強馬壯,耶律德光擔心有一天耶律倍會謀反,一方面加強了對軍隊的控制,另外一方面直接將東丹國的國度從忽汗城遷移到了東平郡(今天的遼寧省遼陽市),改名為南京。
同時,耶律德光還將原渤海國的居民大量遷移,這就是導致忽汗城最終變成一座死城的直接原因所在。
當時耶律倍手下的軍隊大部分都被收攏在耶律德光的麾下,唯獨這支“宗主軍”還在他手中,一來是因為這是先帝賜給他的,二來這支宗主軍原本就是術律平孃家的軍隊,術律平也不可能拿孃家人開刀。
但最讓術律平和耶律德光惱火的是,這支軍隊因為在先帝耶律阿保機跟前發過誓,要生生世世追隨耶律倍,即便他們有心想投靠皇帝耶律德光,但因無法違背誓言的關係,只能追隨耶律倍,一旦有人要加害耶律倍,哪怕是太后和皇帝,他們也一定會誓死反抗。
所以,在耶律倍得到後唐皇帝李嗣源邀請時,耶律倍還遲疑著要不要帶走這支宗主軍,但因為耶律倍擔心自己兒子耶律阮安危的關係,最終將這支宗主軍留了下來,陪伴在自己兒子的身邊,後來又被戲稱為“山騎”。
為何要叫這個名字?完全是來源於耶律倍離開契丹之前所寫的一首詩——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羞見故鄉人,從此投外國。
在詩中,耶律倍將自己比作無力的大山,宗主軍後來“山騎”的稱呼也來源於此,也算是當時契丹內部對這支軍隊的戲虐之稱。
但是山騎的戰鬥力在當時的契丹軍隊中卻是較強的,他們分為輕重騎兵兩種,重騎兵以近身突擊戰鬥為主,而輕騎兵則以遠距離攻擊為主,所以在當時被分別稱為狼首部與鐵鷹部。
當然,這支山騎更沒有想到的是,皇帝耶律德光不僅對耶律倍的兒子耶律阮很好,對他們也與自己的嫡系部隊一樣。可是好景不長,多少年之後,後唐皇帝李嗣源去世,其子李從厚和其義子李從珂為了帝位內訌,而當時的耶律倍已經有了一個漢名,叫李慕華,還被封了官。
李從珂最終殺掉了李從厚,當了皇帝,但因為猜忌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的原因,將其逼得造反,石敬瑭乾脆一不做二不休,以割讓燕雲十六州為條件,讓耶律德光出兵幫助自己。
此時的耶律倍其實一直“身在曹營心在漢”,發了密信給自己的兄弟耶律德光,讓他答應石敬瑭的條件,因為這樣一來,就能為契丹南下創造絕佳的條件。
當然,野史中還有另外一說,那就是耶律倍認為這是自己回到契丹奪回帝位的好機會,他密令自己的山騎,在耶律德光御駕親征與石敬瑭的軍隊南北合攻的時候,在契丹內部起兵。
可是耶律倍萬萬沒想到的是,李從珂看大勢已去,也不知道是嚇傻了,還是腦子抽筋,直接召了耶律倍到洛陽,讓他和自己一起攜手昇天。
耶律倍當然不幹了,認為李從珂就是個神經病,但身在洛陽,也毫無辦法,最終被李從珂直接弄死。
庵古將師父的話複述到此的時候,刑術立即問道:“這個我們都知道,耶律倍是在38歲的時候死在洛陽的,但從我們得到的一系列線索來看,耶律倍並沒有死,也許死在洛陽的僅僅只是一個替身而已,否則的話,怎麼解釋後來鑄鐵仙所留下的那些遺蹟?”
庵古搖頭:“這個我就不知道了,我師父只是說,山騎並沒有兵變,而是留下書信告訴耶律德光和耶律阮,告知他們到了追隨耶律倍的時候了,於是這支軍隊便離開了契丹境內,原本耶律德光猜測他們大概會南下,但一直沒有他們的訊息,實際上他們來到阿爾泰一帶。”
連九棋聽到這,立即道:“難道說山裡邊的忽汗城,是耶律倍早年就打算重建在這裡的?不過只是十來年的時間,他是如何做到的?”
庵古道:“我師父說,當時這裡有另外一批人在等著他們,那批人的領頭者被稱為‘亞達’,在古契丹語中就是‘頌天’的意思,用漢語來說,就是‘先知’。這個人騎著一匹白馬,手持一柄唐朝的官刀,也就是封冥刀,刀身之上還有青牛暗紋,與契丹神話中的青牛白馬完全相同,只不過神話中那個先知應該是一男一女。”
庵古的話,讓刑術等人沉默了,也糊塗了,因為沒有留下任何有連貫性的歷史資料和證據的原因,這段歷史對他們來說完全就是傳說,不,傳說也許還有根據,但這個完全就是神話,幾乎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