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部分(第3/4 頁)
的舉動以及體型上來看,那百分之百就是見過血的軍人。而且他們年紀不大,應該還不到退伍的年齡,如此看來,這楊老闆應該是官場上面的某一號人物,而且位置不低。
那兩名軍人走後,楊老闆再次發話:“九爺您說得對,是我疏忽了。不過我聽說您也是搞這一行當的,不知道有沒有隨身攜帶幾件上眼的寶貝?”
這是在暗中套話啊?我心中一動,轉頭想孫國輔怎麼應對。
孫國輔微微一笑,隨即從懷裡摸出一顆珠子,說道:“我只是個在江湖上混話吃的閒人,祖上八代沒吃過飽飯,說起古董玩器來,可跟您這專門倒騰古玩的比不了。但我祖上代代善男信女,積了八輩子陰德,哪能沒留下一兩件壓箱底鎮宅的寶貝呢?如今傳到我這,家裡還真有這麼幾樣拿得出手的東西,原本我是打算傳給後世子孫的,但誰讓咱們有緣呢,您要瞧著好您就給出個價,咱只當是交個朋友,我情願忍痛割愛了。”
那楊老闆聞言眼前一亮,問道:“這顆珠子還有傳承?還請九爺賜教!”
孫國輔擺擺手,說道:“這珠子可是來歷不凡啊,真要講起來也夠催人淚下的!當年我家裡人都是鄉下種地的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輩子沒別的追求,就是積德行善做好事。有一回看外鄉來了一個要飯的老太太,懷裡抱著一花枕頭。我爹媽一看,這老太太在世上沒有半個親人,無依無靠的,真可憐,就動了惻隱之心,將她收留下來,當成自己的親孃一樣伺候孝敬。可這老太太始終不說自己是從哪來的,她身邊別無一物,只有個枕頭形影不離。就這樣過了好幾年,老太太病重,臨終之前,對我爹媽兩口子說,你們收留我這孤老婆子這麼多年,此生無以為報,就把這個枕頭裡的東西留給你們,好好收著,可千萬別丟了。說完就與世長辭了。我爹媽就納悶了,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我們家積善的人家,做好事從來不求回報,怎麼老太太非要留給我們一個枕頭呢?等傳送完了老太太,到了晚上,兩口子回家把枕頭拆開,一看這繡花枕頭裡面除了蕎麥皮,就只有滴溜滾圓的一顆珠子,一拿出來,頓時滿室放光,才知是件寶貝,但誰也說不清它的來歷。直到後來有機會,把珠子拿到故宮博物院,請鑑定專家一鑑定,總算是搞清楚了來龍去脈,想當初八國聯軍打進了北京,慈禧太后逃出北京,派使臣前去跟洋人議和的時候,洋人們不肯輕易承認那使臣能代表老佛爺。八國聯軍裡頭有個曾經見過慈禧太后的將領,他還記得慈禧頭上戴有霞披珠冠,珠冠上有二十四顆夜光明珠,顆顆渾圓,都是一般大小,號稱二十四橋明月。他們就向清庭提出要求,讓前來議和的使臣攜帶一顆明珠作為信物。”
第466章 鬥寶(上)
孫國輔不愧是在北京城闖蕩了幾十年的“老炮兒”,一張嘴就是成套成套的說辭和故事,只聽得我暈頭轉向。。。要不是我知道他的底細,說不定還真會相信這顆珠子的故事。
此時,那楊老闆一言不發,專心致志的聽著孫國輔講述那顆珠子的傳承。孫國輔期間喝了一口水,然後又繼續述說著。
話說那八國聯軍的洋人們要求使臣攜帶大清國太后頭頂上的一顆珠子做為信物,那慈禧太后自然是不敢怠慢,立刻從鳳冠上拆下一顆明珠,命一個帖身三十幾年的老宮女拿了,派御前侍衛火速送往京城。
那老宮女16歲入宮,跟隨在慈禧太后身邊已經三十多年,活生生從一個妙齡少女熬成了老太婆。而且慈禧太后非常喜歡她,一直想要將她留在身邊,等到自己百年之後用來陪葬,所以這宮女早就有心尋找機會逃脫。
正好,當時大清國隨著洋人的入侵變得極為動盪,那老宮女趁機帶著明珠躲入了民間,就此下落不明瞭。
講到這裡,孫國輔惋惜一聲,拿起茶杯砸了一口茶水,搖頭道:“慈禧太后對此事大為惱怒,命人到處搜捕,結果始終沒能再找到那顆珠子,從此二十四橋明月就缺了其一。後來到了民國年間,大軍閥孫殿英盜掘東陵,也只從慈禧妖后的金絲楠木棺材裡,掏出了二十三顆明珠。隨後,經過很多專家的鑑定考證,我爹媽當年收留的老太太,極有可能就是那個攜珠潛逃的老宮女。。。可惜我父母沒見過世面,儲存環境不當,竟然逐漸使珠子變得晦暗無光了,實在沒臉再獻給祖國了,這才最終傳到我手裡。雖說人怕老、珠怕黃,但至少它的歷史價值在那擺著呢,慈禧老妖婦戴過的二十四橋明月呀!您要是真有心要,我就豁出去割回心頭肉,勻給你了……!”
聽到這裡的時候,我打心眼裡面佩服這孫國輔!
孫國輔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