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4/4 頁)
邀請到了一些小有名氣的職業選手參加……
這種廣告針對的群體,當然都是各大高校的大學生,說白了,其實這種比賽就是為了大學生而舉辦的。…。…
目前國內電競的形勢,比起幾年前要好很多,起碼職業選手的待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雖然現在大部分的電競俱樂部主要還是依靠金主投資扶持,不過在俱樂部的經營管理上漸漸趨於成熟,這是一件好事。
而且,在“閥門”也就是dota總公司每年不遺餘力的支援下,國際邀請賽獎金屢創新高,今年更是以千萬美金的總獎金額度,雄踞第一寶座傲視宇內,驚退四方宵小之輩,無人可以撼動。
可惜,國外對於大型賽事先進的經營理念,並沒有被國內主流群體所接受,這裡面關係到一些利益的分配,就像是一團毛線球扯也扯不清。
其實今年國際邀請賽獎金額度之所以如此高昂,除了玩家們的熱情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獎金池裡面的大部分資金,都來自於玩家們所購買的互動指南以及積分消費,眾人拾柴火焰高。
一本互動指南60元,其中有5元會投入獎金池,互動指南的積分也是同樣如此。
另外國外還有一些大型賽事,也是採用獎金和門票銷售收入掛鉤,所以國外的職業選手參賽熱情都非常高,很多頂尖的職業玩家,真的就像是明星一樣,在全世界都擁有粉絲,比如來自烏克蘭的dendi,應該說他是目前dota人氣和知名度最高的職業選手了。
但是國內不同,國內大部分的比賽都是固定獎金,最多的是某比賽冠軍一百萬,小比賽則幾千到幾萬之間不等。
國內不管是什麼比賽,獎金額度都是固定的,至於門票收入,看的見,卻摸不到。
而且,某比賽連續兩次被爆出拖欠選手獎金,而且拖欠的數額巨大,此事被爆出來之後,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原來有些時候,事情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正因為國內對於賽事的管理顯得較為混亂,比賽的贊助商或者主辦方經常性的在獎金問題上放魂之挽鴿,而投資方砸進去的錢卻遲遲見不到任何回報,一氣之下,他們乾脆將目標瞄準了大學生群體。
各大與電競能掛上鉤的相關行業,都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