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3/4 頁)
。就你這種敗家子,讓姜太公、張良、韓信、外加十大元帥和周總理一起穿越過來,也是與事無補。”
趙構微微皺皺眉,他聽到石靖宇不願意入朝為官,心中有些不快。在這個時代,有誰不是腦袋削個尖,想入朝為官。雖然他很欣賞石靖宇的那些奇思妙想,還有才壓賽詩會的才華,但是對石靖宇這種態度,並不欣賞。只是他也是一個年青人,每天在宮中感覺鬱悶,聽說了石靖宇這樣一個妙人,又看到了石靖宇那些奇妙的發明,一時興起,就想看看這個石靖宇到底是什麼樣子。
趙構如果不是皇帝,他會成為歷史上的一位才子,還可能在文學界,成為一個極其有成就的人物。可惜的是,他是皇帝,而且是一位極為懦弱白痴的皇帝。把大好的花花江山,拱手相讓給金人。
“石公子,經商不過是微末之道,自古以來,商人備受歧視。石公子也是出身於官宦世家,怎麼會經商感興趣,蹉跎了大好的年華。想令尊,那也是一方大員,為朝廷分憂。你即是石提刑的公子,自然也應該為君分憂。把才華用在朝堂之上才是。石公子莫非是認為,當今君不明,臣不賢,才不肯走入仕途的嗎?”
趙構開始有些咄咄逼人,他心中也很鬱悶,不過是想在南方過幾天消停的日子。可是那個宗澤,幾次三番的逼迫自他回到開封。這個不識時務的大臣,還有那個李綱,這兩個人也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和他這個君主過不去。
石靖宇純潔的道:“上有今上高瞻遠矚,下有群臣睿智明察。想我不過一介草民,僻處一隅,年輕識淺,朝廷大事焉是我知道的。”
石靖宇繼續和趙構裝傻,既然趙構是微服私訪,他就不用和他客氣,先稱兄道弟,那是給他面子了。他還不想和這樣一個白痴稱兄道弟呢,不過看在趙構怎麼也是一皇帝的份兒上,就勉為其難了。趙構對什麼都感興趣,尤其是文學,藝術,就是對國事白痴的很。石靖宇對趙構沒有什麼好感,在他看來,趙構是一個純粹的敗家子。
第一百三十一章 與皇帝稱兄道弟
趙構當然不是白痴,而且是一很聰明的主,留給後世靠研究混飯吃的一票人,寶貴的財富。如果沒有趙構對南宋,乃至後世文化的巨大貢獻,這些靠研究古代文化混飯吃的一票人,無疑損失慘重。
趙構,字德基,漢族。北宋滅亡後,在南京即帝位。在位三十六年,讓位後病死,終年八十一歲,葬於永思陵(今浙江省紹興縣東南35裡處寶山)。
他先後被封為廣平王、康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他於金兵大舉南侵時,奉欽宗之命,與王雲一起出使金國求和。經過磁州(今河北省磁縣)時,州官宗澤勸阻他說:“金朝要你去議和,這是騙人的把戲,他們已經兵臨城下了,求和還有什麼用,你此去豈不是自投羅網!”
百姓也攔住了他的馬,不讓他北去。趙構害怕自己被金國扣留,便駐留相州(今河南省安陽縣),稱河北兵馬大元帥。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滅亡。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縣南)即位,改年號為“建炎”。
石靖宇深知,這位皇帝是一心狠手辣的主,他千萬不能得罪,否則腦袋掉了還不知道怎麼掉的,被賣了還要幫助這位皇帝數錢。在歷史上,這位南宋的開國之君,即位後,在金兵追擊下不斷南逃。趙構在黃河北岸被金兵追逼,只剩下了他單身匹馬,後有忠臣之子李馬捨生忘死地揹著他逃至河邊,又駕船過河,才倖免於難。事後,趙構為了標榜自己是真命天子,有天神相助,捏造出了“泥馬渡康王”的故事。他擔心李馬會揭穿真相,便將李馬藥啞,不久殺死了李馬。
連這種事情都可以做出來,石靖宇在趙構面前,不過是一隻小蝦米罷了,他當然是撿好聽的說。
趙構少即醉心書道,陸游曾說:“思陵妙悟八法,留神古雅,訪求法書名畫,不遺餘力。清閒之燕,展玩摹拓不少怠。”
他曾自謂:“餘自魏、晉以來以至六朝筆法,無不臨摹,眾體備於筆下,意簡猶存取捨,至若禊帖,測之益深,擬之益嚴,以至成誦。”
趙構整理收集宣和內府因戰亂而散失的古代法帖名畫,身體力行地提倡大眾研習書法。他認為:“士人於字法,若少加臨池之勤,則點畫便有位置.無面牆信手之愧。”
他善學
第一百三十二章 北上
趙構本來就是一喜歡奢華的主,石靖宇發明的那些稀奇古怪的東西,自然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所以才產生了見石靖宇的念頭。尤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