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年,再次來長安,在一次喝酒的時候,劉啟隨口說道:“等我死了,這個位置就傳給你梁王罷。”
劉武心裡大喜,雖然知道哥哥只是隨便說說。竇太后在旁邊聽到,也很高興。但是一個在場的外戚竇嬰馬上趴在地下,勸諫道:“按照大漢的規矩,帝位向來是傳給兒子的,陛下想把帝位傳給弟弟,這不是亂了當年高皇帝立的誓約嗎?”劉啟頓時默不作聲。因為竇嬰引經據典說得正確,竇太后也不好反駁,只是心裡氣得要命。這竇嬰還是竇太后堂兄的兒子,因為竇太后的緣故才牛皮烘烘,先後當過吳國國相和詹事,都是二千石的大官,本來應該幫親不幫理,現在居然胳膊肘往外拐,裝出一副正直無私的模樣,也難怪竇太后生氣。竇太后一怒之下,就命令宮門令把竇嬰出入宮殿的門籍也除去了,讓竇嬰沒有資格出入宮殿。竇太后不想看見這個討厭的侄子,劉啟倒是很感激他,後來立劉榮為太子,讓竇嬰當上了太子太傅。不過好景不長,劉榮很快被廢,竇嬰只好稱病閒居。
這件事發生之後不久,七國就造反了,叛亂平定之後,計算功勞,發現梁國殺死的吳楚兵和漢朝殺死的吳楚兵數量差不多,劉武可謂立了大功,他更得意了,但是馬上一個噩耗傳來,劉啟立了自己的兒子劉榮為太子。劉武有些失意,不過想想自己明明知道哥哥先前的話是開玩笑的,又何必當真,也就釋然了。
既然沒有當皇帝的希望,那就吃喝玩樂罷,他在自己的國內修築了一個東苑,方圓有三百多里,原先的都城睢陽十三里,他也加大加寬,達到了七十里。又在城東修築了平臺,平臺和睢陽王宮連有天橋複道,長達三十里。因為竇太后寵愛,劉啟還特意賜給了他天子旌旗,不管去哪,身邊都跟隨千萬個騎士,非常壯觀。出門的時候稱警,回來的時候稱蹕,完全享受和皇帝一樣的排場。又招攬四方豪傑,身邊最寵幸的兩個人是齊地人羊勝、公孫詭。公孫詭擅長謀略,劉武非常信任他,第一次見面就賜給他千金,拜他為中尉,號稱公孫將軍。他在國內製作弓弩數十萬,府庫金錢也藏有一百億,其他珠玉不計其數,甚至比皇帝還多。
劉啟聽說弟弟這麼擺譜,很不高興。竇太后聽說皇帝不高興,很為自己的愛子擔心。後來梁國派使者來見竇太后,竇太后都發怒不肯見。梁孝王只好派自己的中大夫韓安國為使者,去見竇太后。
韓安國是梁國人,曾經在吳楚七國之亂的時候被任命為將軍,抗拒吳楚軍隊,使得吳楚軍隊無法越過樑國進攻長安,名震梁國。這次受命後,他先到長安見到了長公主劉嫖,哭道:“為什麼梁王為人子的孝心,為人臣的忠心,太后都視而不見呢?不久以前,七國造反,關東諸國都合縱西向,只有梁國堅決抵抗,梁王思慮太后和皇帝的安全,說一句話就流一次淚,跪送臣等率領軍隊抗拒吳楚,使吳楚兵不能向西前進一步,終於滅亡。現在太后因為一些小小的禮節問題就苛責梁王,梁王的父親和哥哥都是皇帝,眼界太大,所以模仿皇帝的排場自尋開心,他所用的車旗都是皇帝所賜,不過是想在其他諸侯面前顯擺一下罷了,讓諸侯們知道太后和皇帝都對自己十分寵愛,現在梁國使者一來長安,就遭受訓斥。梁王非常害怕,日夜哭泣,不知道怎麼辦才好。而太后也不理解梁王,實在令人痛心啊!”
劉嫖一聽,馬上把這些話轉述太后。竇太后固然憂愁,但這並不是因為梁王做錯了什麼,而是擔心皇帝會對梁王不利。她需要自己的寶貝兒子給自己什麼理由?所以馬上說:“你快去把這些話告訴皇帝。”
劉嫖於是去見皇帝,再次轉述了韓安國的話。皇帝一想,也有道理,馬上跑去見太后,脫掉帽子跪下道:“臣和梁王兄弟之間,骨肉情深,卻不能互相教誨,致使太后為此憂慮,實在是對不起啊。”又馬上召見韓安國,給予他重重的賞賜。太后和長公主也賜給韓安國上千萬的財物,從此名氣越過了梁國,在漢朝中央也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礎。後來梁國缺個內史,竇太后親自下詔,讓韓安國擔任梁國內史,官居二千石,雖然內史一般由諸侯王自己委任,但這回既然是竇太后親自下詔委派,顯然不同尋常,這意味著韓安國的影響已經到達中央,從梁國的官,變成了漢朝的官,地位和原先大不相同了。
景帝七年十月新年,梁王劉武又去長安賀歲,劉啟特意派使者駕著自己的專車,到函谷關去迎接劉武。朝賀完之後,劉武上書劉啟,說不想回家了,想呆在長安侍奉太后。劉啟答應了,於是劉武在宮內都和劉啟同乘一輦車,去上林苑也同車射獵。梁國的侍中、郎官、謁者都在未央宮金馬門登記註冊,可以隨時出入皇宮,和漢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