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3)百姓犯死罪的可以透過買爵三十級贖免,每級爵位二千錢,只要花上六萬錢,就有逃生機會。顯然這違背了法律的公正,但漢初人口少,這樣不但可以增加財政收入,又可以增加人口。
(4)惠帝四年,廢除了《挾書令》,這是文化思想界的一件大事。自從秦朝頒佈《挾書令》以來,民間除了“工科”書,比如卜筮、種樹、農業、醫藥書,其他人文社科類書籍一律銷燬。秦始皇覺得大學還是要辦的,但只限於理工科大學。因為搞技術的知識分子頭腦比較簡單,只會幹活,不會思考一些形而上的問題,不會發表一些“邪說”影響百姓思想,從而危及統治。秦朝的焚書坑儒是人類文明史上的恥辱,也是一切專制王朝非常熱衷的伎倆。那時的規矩,只要一項法律沒有明文廢除,就仍有效。惠帝既然正式廢除《挾書令》,很多偷藏了儒家經典的知識分子像草木發芽一樣紛紛湧出,形成了漢初思想一度繁榮的局面。
(5)廢除了株連三族和妖言令。犯重罪不株連父族、母族、妻族,原則上普通人不再會因言論治罪,這點顯然非常開明。當然落實得不大好,以致後來文帝要重申這些政策。
(6)弛商賈之律,實行工商自由的經濟政策,不打擊商人,不割資本主義尾巴。
史書上是這麼評價惠帝和呂后時期的政策的:“老百姓可以遠離戰國時候兵荒馬亂的痛苦,漢朝君臣都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從而天下安然無事,刑罰罕用,罪人稀少,老百姓一心一意地耕織,社會財富迅速增長”,顯然,這為以後的“文景之治”開了一個好頭。
第4章 代王登極汗如漿
小章:第一集
代王劉恆為什麼能得到皇帝這張寶座,必須得從他的身世講起。
劉恆的母親名叫姓薄,歷史上沒有留下名字,年輕的時候,大家都叫她薄姬;老了之後,就被稱為薄太后。她的老爸是吳地人,秦末大亂的時候,和魏王宗室的女子魏氏通姦,生下了薄姬。這個魏氏也沒有名字,年輕的時候大概叫魏姬,老了之後大家被稱為魏媼。後來秦朝大亂,魏豹自立為魏王,魏媼就把她的女兒薄姬送到王宮當姬妾。有一個姓許的中年婦女,和那時幾乎所有的女人一樣,都沒有名字,史書上叫她許負(“負”就是“婦”的通假字)。現在我們基本上可以明白了,那時凡是有些地位的女人,青春勃發的時候,一般稱為“姬”;閉經了,則被稱為“媼”;如狼似虎的年紀,則被稱為“負(婦)”。這位許負擅長看相,看了薄姬之後,拍了拍自己的大腿,大為驚異地說:“不得了不得了,你的面相是大貴之相,將來恐怕會生出一個天子來。”
當時魏豹和劉邦相互勾結,正和項羽打得熱火朝天,聽了許負的話,大喜過望,從此深信在群雄紛爭中,最後勝出者一定會是自己,因為自己的姬妾薄姬將來會生天子啊,自己不成為天子,老婆怎麼可能生天子呢?所以這個豬頭男臨時決定,不再跟從劉邦了,自立山頭,自己當大哥,然後跟項羽講和。可是很快他就打了個大大的敗仗,成了漢將韓信、曹參的階下囚,於是只好重新投降。後來項羽又來進攻,劉邦讓自己的御史大夫周苛和魏豹一起守城,周苛覺得魏豹反覆無常,嘟囔著說:“這豬頭男老是造反,極不可靠,和他一起守城可不大安全。”於是擅自派人砍了魏豹的腦袋。估計魏豹到了地府,也想不通這是什麼原因罷。
魏豹一死,他的大老婆小老婆自然也成了戰利品,被送到劉邦的後宮。薄姬大概長得並不漂亮,所以挑來挑去,並沒有被挑到劉邦床上,而是被趕到了“織室”,也就是後宮的織布車間打工。有一天,大概是節日,愛民如子的劉邦在大群記者的蜂擁下,到織布車間去巡視,看見薄姬在一群黃臉婆中間忙碌,似乎有點楚楚動人,當即下詔說,這個姑娘幹勁很大,肯吃苦,應當提拔,這麼辦罷,把她調出織布車間,送到後宮。
薄姬當然大喜,不過貴人多忘事,顯然劉邦身邊的女人實在太多,他一出車間,就把這件事忘得一乾二淨,而薄姬的姿色大概實在一般,在織布車間雖然還算鶴立雞群,到了後宮的一群如花美女堆裡,立刻就黯然失色。所以一年多過去了,劉邦再也沒有召見過她。
她內心的焦急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不是當年結交的兩個小姐妹幫她一把,她這輩子恐怕就只有和青燈作伴,有幸熬到發白如雪,也不過孤苦伶仃地填骨溝壑,算是白來了世上一遭。生命就是這樣無奈,每個人都是父母合法貪歡,或者苟且偷歡的產物,他們沒有接到過任何徵詢,就要被不負責任地生到這個可怕的世界,窮困的不過像豬狗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