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2/4 頁)
問李為民。
已經夠麻煩了,不能再激化矛盾。
秘密警察頭子、西貢三號人物、新聞及文化調查局長陳金宣,小心翼翼提醒道:“總統,瑈先生,不管怎麼說,民先生態度還是比較溫和的,他只是希望政府能夠進行改革,並沒有明確反對。更沒像美國動不動削減援助一樣以政府預算來要挾。”
工投公司給財政部上交的稅一分不少,隨著各工業村高速發展,甚至由之前的物資交付,變成現在的50%物資、50%現金支付。連東亞銀行代管的人民勞動黨黨產,都依然能夠獲得不菲的回報,大大緩解了政府及秘密警察系統的財政壓力。
太幼稚了,難道他不知道所謂的改革只會死路一條嗎?
吳廷琰認為李為民中了美國人的“毒”,受美國影響太大,患上了嚴重的“民主幼稚病”。
陳金宣不知道他在想什麼,接著道:“民先生沒咄咄逼人。至少給政府留出一點餘地。不像潘克醜、潘光誕、陳玉珠他們一樣,不管主張正不正確、有沒有可行性。先發表什麼宣告,搞得盡人皆知,逼迫政府不得不出面回應。”
論影響力和號召力,“工投系”比那些反對派強多了。
要是這份“萬言書”公之於眾,政府將陷入極為被動的境地。如果得到美國方面明確支援,必然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甚至會成為壓垮政府的最後一根稻草。
從這個角度上看,李為民還是留了幾分面子。
吳廷琰長嘆一口氣,摘下眼鏡道:“他錯了,他深信的那一套解決不了問題,只會讓國家變得更混亂。總有一天,他會後悔的。”
別人只看到“工投系”,看不到隱藏在“工投系”背後的華人。
吳廷瑈追悔莫及,認為當時搞工業村計劃,利用華人資本,推動華人入籍,無異於飲鴆止渴。現在華人已利用政府的一系列政策,背靠工投公司那棵大樹,發展成一股能夠左右局勢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
想到這些,吳廷瑈冷冷地冒出句:“或許他們就希望國家混亂,因為只有政局動盪,他們才能渾水摸魚。”
這些年華人數量急劇增漲,西堤華人慈善公益基金會、儂族發展基金會,以及什麼“東南亞潮人聯誼會”、“廣府陳氏宗親會”、“越南華商互助會”等二十幾個華人團體,竟然採用各種方式鼓勵各自小圈子內的華人家庭多生孩子。
他們搞的那些補助專案令人瞪目結舌,比如動員孕婦定期去醫院檢查,去醫院分娩,第一胎只需承擔一半醫療費用,另一半由對應的基金會承擔,保證母子平安;第二胎只需承擔三分之一,第三胎費用全免,而且提供500至2000皮阿斯特不等的現金補助。
教育比醫療更誇張。
迄今為止,堤岸、會安、各工業村、富國島特區、鸚鵡角地區、禎沙地區,共有華校700多所,不僅有傳統的小學和中學,還設有幼兒園或學前班。學區內兒童只需繳納很少的學費,家庭困難的免費入學。
校園環境好,教學質量高,學費低廉,再加上施行越、中、英或越、中、法“三語教育”,孩子長大後會更有前途,以至於許多工業村內的越南人,都想方設法把孩子送進華校,都能說一口標準的華語。
現在華語和廣東白話已成為各工業村非官方的官方語言,那些在華人資本家工廠工作的越南人遲早會被他們所同化。
想到“東方好萊塢”一部接著一部推出華語片和華語電視劇,一首接著一首推出風靡東南亞的流行歌曲,對越南傳統文化造成巨大沖擊。
吳廷琰猛然意識到華人比例不斷攀升,再加上不遺餘力同化本地人,長此以往,他的國家遲早會變成一個名副其實的“小中華”。
關鍵民族問題是一把雙刃劍,華人已成氣候,華人入籍又是他極力要求的,在這個外憂內患、風雨飄搖的敏感時期。不能搬石頭砸自己腳。把以李為民為首的華人利益集團徹底推到政府的對立面。
他沉默了好一會兒。再次戴上眼鏡,拿起紙筆道:“不要再說了,我給為民寫一封信,請他來一趟,我要跟他好好談談。”
剛寫完抬頭,秘書敲門走了進來:“總統先生,美國大使館通報了一個訊息,蘭斯代爾上校將以白宮特別顧問身份來西貢。”
老朋友回來了。這絕對是一個好訊息。
吳廷琰不無激動地問:“上校有沒有啟程,使館方面有沒有說他什麼時候到?”
“正在飛機上,大概下午4點左右抵達新山一機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