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第4/4 頁)
們介紹道:“李先生,顧先生,這就是我們的漁船廠,師傅全是從堤岸請的,樹砍下來不能直接造船,現在主要準備木料。”
用水泥和鐵絲網造的船隻能用於內河航運,出海打漁太危險,從芒街南撤時把漁船全拖來了。漁民們現在還是用以前的船。
李為民環顧了下四周,微笑著說:“二位,前年這時候我們曾說過,撤過來之後要‘求生存謀發展’。現在生存問題基本上解決了,不能安於現狀,接下來要把發展提上日程。”
剛剛過去的一年成績顯著,在美國政府、國際社會、南越政府及“越華文藝研究會”幫助下,近兩萬村民不僅渡過背井離鄉的難關,並且真正站穩了腳跟。
十幾個生產隊蓋了3000多間磚瓦、高腳木樓或鋅鐵皮屋,不用再住帳篷。每個生產隊都設有小學和診所。村部所在地有一所中學和一個能做手術的醫院,村部、自衛隊、中學、醫院、孵坊和碾米廠等重要設施。甚至用上了風力發電機提供的電力。
開墾荒地,種糧種菜,養豬養鴨養雞,出海打漁,進林伐木,挖土燒磚……孩子有書念,大人有事做,有組織有計劃,許多人過得比南撤之前都好,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夏離平擔任村長前是儂族兵團的一個少校軍官,有威信有能力,就是不懂發展,美國顧問和志願者們全撤走了,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一臉不好意思地說:“李先生,顧先生,您二位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幹。”
“老夏,你現在是村長,不是營長。要在確保全村安全的同時,帶領鄉親們過上更好的日子。換言之,要發揮主觀能動性,要想辦法找出路。”
這不是為難人家嗎,顧長庚笑道:“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用越盟的話說要發揮集體智慧,有時間組織能人巧匠開開座談會,集思廣益,想方設法把鄉村經濟搞起來。”
夏離平撓了撓頭,嘿嘿笑道:“我們倒是想像富國島一樣搞個漁業公司,買大船出海打漁,就是沒那麼多錢,搞不起來。”
有想法總比沒想法好,儘管這個想法實在不怎麼樣。
李為民笑道:“發展要因地制宜,不能看人家怎麼賺錢就怎麼幹。富國島漁業公司之所以能搞起來有三個優勢,一是那邊相對安全,有錢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