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1/4 頁)
廠區佈局周圍企業別無二致,高高的圍牆,氣派的門臉,一片廣場,然後是一棟新建的5層辦公樓。辦公樓後面的9排鋼結構廠房和庫房,整整齊齊。每排之間種植著各種花草樹木,綠化搞得很好。
最裡側是一排四層建築,非常普遍的工業村員工宿舍風格,與門臉朝北、面向奮進大道的工投電視臺一牆之隔。廠區左邊是工業村電報局和電話公司,右邊是“興越汽車運輸公司”的轉運倉庫。
無論佔地面積,還是所在地段,在整個工業村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然而,這家前年註冊成立,今年廠房才建成投入使用、汽車進進出出、看上去效益很好的越港合資公司,卻從未對外公開招募過員工,而且在裡面上班的人極少跟外人打交道。
不過工業村本來就實行封閉式管理,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圍牆一堵接著一堵,不僅有工業村保安隊,有從保安隊獨立出來的工業村警察,還有各公司自己的保安。外面那麼亂,為確保安全不能亂走動,人們已習以為常。
再說出口和內銷訂單那麼多,上班賺錢還來不及呢,除了外面那些想借招聘機會進來工作的人,誰會關心這家新公司到底怎麼回事。
事實上這家公司主要從事什麼業務,員工待遇怎麼樣,上班累不累,不僅在工業村內工作生活的普通人不知道,連絕大多數保安隊員和警察都一無所知。
封閉式管理的工業村裡,有一家同樣封閉式管理的公司。再正常不過。各有各的職責,井水不犯河水,誰也懶得去打聽。
前華青會發起人兼副理事長、現“越華文藝研究會”秘書長姜文水,對這個全新的工作環境很滿意,因為從今往後可以理直氣壯地告訴父母和女友自己在哪兒上班,不會再像之前一樣被誤認為遊手好閒、不務正業。
去美國進修過兩年。雖然沒拿到什麼學位,但也算一個“海歸”,至少能說一口英語。
在這個二十多歲能當師長、三十三歲能當聯合參謀部副總參謀長兼空軍司令的國家,他二十六歲出任一家公司副總經理實在不起眼,哪怕這家公司待遇有點高,居然給管理層全配備轎車。
與往常一樣,他早早的驅車來到公司。
保安並沒有因為他是副總經理而大開綠燈,停車出示證件,一個保安開啟車門。一個保安開啟行李箱,一個保安用裝有鏡子的器械伸到車底檢查底盤,確認沒有任何問題之後才歸還證件放行。
安保措施嚴密,這只是第一道。
停好車走進大樓,大堂保安不僅檢查證件而且搜身。手槍塞進塑膠袋,由他們代為保管。公文包同樣如此,放到有對應編號的架子上,走的時候才能取回。
透過第二道安檢。乘電梯來到二樓,剛推開辦公室門。一個二十一二歲的女同事捧著資料夾追了過來,機關槍似地彙報道:“姜總,8點g區開例會。錢先生正在同張先生談事,實在抽不開身,委託您參加。”
“張先生回來了?”
“昨天下班時回來的,還帶來兩位朋友。”
“越華文藝研究會”越來越多元。46位理事中有三分之一來自柬埔寨、寮國、泰國、印尼、新加坡、馬來、菲律賓和香港,身邊這位女孩就是隨她父親從菲律賓移民到越南的。
她提到的張先生,肯定是全權負責印尼、新加坡和馬來事務的印尼華人金融家張慕鄉先生,姜文水微微點了下頭,順手帶上房門:“快8點了。我先過去。”
整個廠區共分為a、b、c、d、e、f、g六個辦公區,a區就是這棟辦公樓,錢新霖、顧長庚、張英貴和去年剛從法國回來的黃亞生將軍,以及為他們提供服務的秘書處,為整個公司提供後勤服務的綜合處在樓裡辦公。
其它區在後面的鋼結構廠房,每個區視機構大小、人員多少佔用一至兩棟,廠房裡裝有頭頓工業村生產的“水空調”,打深井把涼爽的地下水抽上來,透過地面櫃機的散熱片和風機降低溫度,且不斷迴圈,讓人感受不到哪怕一點炎熱。
b區是人口發展研究中心,專門負責移民規劃及鼓勵華人生育等事務。掌管名目繁多的二十幾個基金會、聯誼會、同鄉會和宗親會,經費預算在所有二級機構中是最多的。
c區是鄉村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全權負責鸚鵡角、磅遜、禎沙及南部十三個儂人安置村農業發展。薄寮農業技術學校、西貢農業技術研究所、頭頓農業機械研究所全是其下屬機構,並且擁有三支由農業專家組成的鄉村經濟工作隊。
d區是文宣中心,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