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部分(第2/4 頁)
在洛陽北面的邙山上,依然由皇帝親自擔任院長,而李靖出任副院長,也不由的讓許多人有些摸不清頭腦,這李靖到底是得了聖眷還是失了聖眷啊?
如果沒有這最後一道副院長的任命,大家還真會認定李靖是贏了戰爭,失了聖眷。可現在麼,有些看不清楚啊。
遼東戰事已經進入停歇期,也已經渡過了第一輪最激烈的戰爭階段,對於易風來說,接下來對於遼東,並不需要大規模的會戰、攻城戰,朝廷現在要做的就是用政治手段為主,軍事手段為輔來消化鞏固佔領區。這也正是他最終把李靖給調回京的一個重要原因,他不能再讓李靖去冒險了,打到鴨淥江畔,從渝關到鴨淥江邊,足有一千二百餘里路,這個距離是一個極為危險的距離。尤其是如今在鴨淥江南北,還各有國內和烏骨兩座重鎮要塞的情況下。
對於這個時代的戰爭來說,距離往往是第一大敵人。超過千里外進行的戰爭,絕對是可怕的。易風必須避免會戰、攻城戰這種硬碰硬的戰爭,這種戰爭需要的是龐大的兵力,甚至是長期的對峙,而這也就意味著遙遠漫長的補給線和海量的物資消耗,以及要大量徵發民夫。易風絕不願意打這種戰爭,他現在要改變戰爭的模式,要先穩固遼東地區,然後從遼東地區取得糧草人力支援遼東的戰事,且要儘量的避免消耗戰。當年楊廣就是覺得他兵多將廣,地大物博,非要跟高句麗打消耗戰,自以為耗的過高句麗,結果就是他耗的高句麗處於崩潰階段,可實際上大隋卻反而先比高句麗撐不住。
易風需要用別的手段來取得最後的勝利,他需要一個不是如李靖那麼激進冒險的元帥,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和自己的理念相符的元帥。
“草詔,晉蘇孝慈為太子太傅。授樞密院前使,賜世襲平遙郡開國侯!”這段時間他早就考慮過由何人接任李靖。也早有了人選。原本他是打算讓蘇孝慈接任韓僧壽或者賀若弼,不過如今正好先用來接替李靖。蘇孝慈原是太子的人。但後來跟隨自己在北方也算是用心,屬於有擁立之功的大臣,人品方面也還不錯,是個性格方正的重臣,尤其是對於武事一方面,很有才能。
聽到這個任命,柳述有些不淡定了。之前聽到李靖調任兵部尚書之後,他可是相當高興的。李靖任兵部尚書,那他這個現任豈不是要改任他職?他想到的最大可能就是與李靖互調。他入樞密院。結果,現在皇帝卻讓蘇孝慈接任李靖的樞密副使空缺,那自己呢?兵部尚書讓給李靖,自己做什麼?
“告訴新羅與百濟及東瀛的使者,大隋已經擊敗殲滅不下二十萬高句麗兵馬,如今盡奪遼東之地,高句麗已是狗延殘喘,讓三家立即出兵,在高句麗南面發起進攻。配合我們一起滅亡高句麗。告訴他們,高句麗滅亡之後,大隋必這定依照前約,將漢江平原賜予三家。”易風緩了緩。“當然,如果等冬天過後,我大隋再次發兵之後。那時一舉滅掉了高句麗而三家還未出兵,那麼到時高句麗之疆土就盡為我隋有。三家得不到分毫。”
賀若弼舉笏出列,大聲道。“啟奏陛下,臣以為,高句麗經此一敗,滅亡就在眼前,就算眼下暫時因遼東天寒大雪冰凍不適合出兵,可只待明春過後,就可以繼續出兵滅亡高句麗。當此之時,又何必再把區區三個小藩國的兵馬放在眼裡,讓他們出兵,這是白給他們瓜分高句麗土地的機會。”
易風搖了搖頭,“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何況是五百年之高句麗。高句麗這次之敗,並非完全是實力不濟,而是敗在了輕敵大意之下。高元把遼河防線的主力調到了遼西,結果卻盡喪於遼西,導致了遼河東線防禦出現破綻,讓李靖抓住機會奪下遼東和新城二鎮,最終引起遼東的全面潰敗失守。可現在情況不同了,高句麗有了新的國王新的朝廷,而且高句麗失去了遼東之後,他們已經退守了鴨淥水防線,在這裡建起新的防線。高句麗人已經退無可退,他們現在必做固獸之鬥,而且烏骨和國內二城背倚鴨淥水,城高牆堅,想要硬奪並不容易。再加上,我們雖奪下了遼東千里之地,可這些地方拿下來之後,並還沒有建立穩固的統治。一不小心,遼人隨時有可能反叛,到時我們將陷入遼東的沼澤之中,進退不能,而遼東遠離中原千里之外,那樣我們會非常被動。因此,當務之急,我們在已經取得了完全的優勢之後,需要做的不再是激進冒險,而是穩打穩紮,一步步的逼迫,將高句麗人逼人絕境,讓他們最終崩潰。”
“高新羅人、百濟人、東瀛人去抄高句麗的後路吧,讓高句麗人後院起火,顧此失彼,咱們只要給三蕃提供些武器和教官就足矣,讓他們去跟高句麗人拼命,這買賣難道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