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部分(第2/4 頁)
曹躍的一個最大的問題。”
青年繼續翻看其他的評論,忽然見到一個角落裡有人介紹日本人口中所謂的“首相”,實際上這個首相就是清政府的軍機首輔大臣,但日本記者為了讓日本國民能夠看懂,採用了“首相”這個詞。另一個叫做藤川不二的記者這樣說道:“大日本帝國的皇民對清國首相曹躍沒有任何瞭解,本記者也對他的過去一頭霧水,一直到昨天我才從寥寥不多的資料之中和過往的分析之中得到關於他的一切,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曹躍,字百川,清國陝西省潼關縣人,據傳祖先是中國三國英雄曹操,曹躍乃曹操的直系後代。到了曹躍這一代,家裡從事船工,因陝西叛軍猖獗,曹躍隨即加入清軍剿匪。因祖上傳下來的兵書與武藝,曹躍得以一路升遷。其中曹躍最引人注目的一戰則是在新疆省將入侵的一萬俄國哥薩克騎兵消滅,並生擒三千押解到了北京。但由於俄國人的威脅,曹躍的這一場勝仗被清國與俄國合力隱瞞下來。隨後曹躍率軍平定了四川省的叛亂,屢獲升遷,並被光緒皇帝賜婚清國公主。本記者因此可以推測,曹躍早早地投靠了光緒皇帝,而慈禧皇太后對此一無所知,甚至被曹躍欺騙對曹躍更加委以重任,以至於讓曹躍輕鬆地發動兵變。”
《每日新聞》不甘示弱,他們用過強大的訊息收集能力迅速得知前方更多的訊息,在中午的時候增加了一期特刊,介紹說:“清國新任首相曹躍的第一戰,便是將我第五師團近兩萬士兵圍困在北京長辛店,如今已經是第五天,我軍面臨兵困馬乏後勤補給不利等諸多因素,但我第五師團官兵效忠天皇,捨生取義,悍然維護者大日本帝國的尊嚴。在此我們呼籲山縣有朋閣下,如果第五師團因為你的愚蠢而玉碎,那麼請你剖腹自盡以謝天下吧。”
日本的百姓們本來只是看熱鬧,好奇中國居然發動政變,可是中午都是時候居然見到了讓他們吃驚的合不攏嘴的訊息,第五師團竟然被圍困不能逃脫,幾近覆滅的危險之中。日本立國之後的最大的一仗就是與清國發生的日清戰爭(甲午戰爭),日本取得大勝。但是如果這次貿然的進軍最終導致第五師團覆滅,將給與日本人心裡以極大的傷害,給這個民族的崛起以極大的打擊,於是數萬日本民眾湧上街頭要求山縣有朋下臺。
《每日新聞》不斷批評山縣有朋,不惜得罪日本軍方的做法著實惹怒了長州藩為代表的陸軍派。下午的時候《每日新聞》報社便遭到了打砸燒,可是這也更加讓民眾相信山縣有朋盲目指揮才是導致第五師團瀕臨險境的罪魁禍首。
不過《每日新聞》的背後,立政憲友會的影子若隱若現地出現在人們的實現之中,曾經三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作為立政憲友會的領袖,隱晦地批評山縣有朋的執政只會用蠻力去解決問題,導致日本在外交方面的尷尬。伊藤博文雖然同樣出身於長州藩,但他的主張是黨派治國,與長州藩的軍政府意見相左,雙方在政治上是對手,也是隊友。
由於伊藤博人在日本的巨大影響力,明治天皇也不得不考慮山縣有朋這段時間來的所作所為,儘管明治天皇受制於九大元老,但明治天皇是一個非常懂得運用各方關係平衡的人,他巧妙地利用各種勢力來平衡日本的皇權和相權矛盾,從而達到皇權控制相權的目的。但是十幾年後,他的兒子大正天皇和孫子昭和天皇便沒有了他的智慧,從而被相權綁架,成為日本的精神傀儡。
明治天皇召開御前會議,與九大元老共同協商,不過此時日本元老黑田清隆病逝,作為薩摩藩的首領黑田清隆的病逝意味著日本的政壇又一次巨大的震動,而明治天皇為了平衡日本朝野各派系實力,準備撤銷山縣有朋這個長州藩的軍方代表。(日本政壇派系多雜,如薩摩藩、長州藩、肥前藩、立政憲友會、憲政黨、貴族清華家、日本皇族等諸多黨派勢力)
作為長州藩領袖的山縣有朋此時非常尷尬,這些天他在頻繁的調集軍隊準備派遣新的部隊前往中國遠征。其中包括日本最精銳的第六師團和第二師團,第六師團師團長伊瀬知好成中將和第二師團西寬二郎此刻正在東京參加陸軍緊急會議,商討軍隊進攻路線問題。不過三方分歧太大,因山縣有朋不想戰爭擴大,而是希望全力準備與俄國爭雄,而伊瀬知好成與西寬二郎則希望出兵奉天省,佔領奉天,甚至直接佔領北京。
可是外戰未戰,內亂先行,忽然爆發了民眾抗議事件,山縣有朋不得不派遣更多的軍警維持秩序。在軍警和遊行群眾的對峙之中,有人投擲石塊,引發了雙方鬥毆,這場鬥毆更是使得整個東京混亂不已。
留著辮子的年輕人買下了幾乎所有關於中國兵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