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部分(第2/4 頁)
起來,這是支援也無奈,不支援也無奈,著實矛盾至極。
。。。
第406章 東交民巷再傳槍聲
8月19日早上,英國公使竇那樂經過仔細認真的考慮,決定發明電向英國政府通報平安,並公開為曹躍作為軍機首輔大臣的這一屆清政府說好話,希望英國政府慎重考慮,並希望用談判的方法解決問題處理問題。電報經過三個小時之後,幾經輾轉終於傳到了大英帝國首都白金漢宮,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手中。
維多利亞女王非常信任竇那樂,因此毫不猶豫回電,大英帝國在中國的利益談判,一切交給公使竇那樂負責。
竇那樂在與秘書手下以及英*官商議之後草擬了一份停戰的初步條款,隨後找到宋育仁,向其提出英國的挺火條件。竇那樂提出雙方應先談一個“和談意向條約”以表明和談態度,以此來修復中英之間已經破損的關係。在英國政府審視完中國清政府的認錯態度之後,進行評估,如果英國議會同意再談停戰條約。英國議會始於13世紀,分為上議院和下議院,上議院為貴族議院,下議院又被稱為平民議院,只有擁有爵位的貴族才有資格進入上議院,例如弗格森爵士。英國國王儘管能做重要決定,但國內大部分決定還是由首相和議會決定生效。英國的議會制度決定了英國不會如清政府一樣,慈禧想打誰就打誰,打了人負責的時候做個縮頭烏龜。宋育仁在英國留學,自然明白在英國做出一個重要決定是需要非常複雜的程式的,所以宋育仁立即向曹躍請示。
曹躍回覆說答應他們,只要不過分都答應他們。
竇那樂說為了表示清政府的和平態度和對大英帝國的侵犯道歉,應當先做三件事,第一修繕英國大使館,第二釋放通州被包圍的英國,第三交還英國戰俘。
這三個條件並不苛刻,宋育仁就能夠做出決定,但是他對接下來的停戰條約心存疑慮,如果英國在得了便宜之後依舊和其他國家站在一起侵略中國,一口反悔該如何?畢竟英國人的聲譽可不怎麼好,經常背叛自己的盟友。
曹躍也擔心這個問題,現在主動權掌握在洋人手中,而且竇那樂並沒有說明停戰條約是單獨簽署還是與其他列強共同簽署。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單獨簽署的話,那麼就可以利用列強之間的矛盾,採用坑蒙拐騙欺詐的方法從中得利,使中國損失減輕到最小化。
因此曹躍格外強調,要求與英國儘快單獨簽署停戰條約條約,英國不再與各國在一起提出要求。
曹躍對竇那樂承諾,中國清政府會給與第一個進行和談的對手以最大的優惠政策,同時對英國開放更多的貿易。中國清政府希望建立亞洲最強的海軍,戰爭結束之後,中國清政府會每年向英國購買總價不低於300萬兩銀子的軍艦,並派遣大量海軍學員前往英國學習,但中國擁有英國退役戰艦優先採購權,雙方相互開放市場,享受最惠國待遇。
竇那樂趕緊把雙方的和談意向條約和停戰條約用密電的形式發了出去,電報週轉了三個小時,透過上海,廣州,印度支那,緬甸,印度一路向西再一次抵達白金漢宮。
伊麗莎白女王回覆:同意,爭取最大利益,遏制俄國人和德國人。
竇那樂此時已經不顧身份,親自密探,如果英國能夠在所有國家之前爭取到最大利益,那麼毫無疑問將是英國在遠東的一次洗劫。實際上列強尤其是英法美三國並不像佔領中國,更不想摧垮清政府,畢竟如果列強瓜分中國,從中得益最大的國家將會是俄國。而德國自從統一之後就走向了德意志復興之路,並且處處與英國作對。尤其是今年,南非的布林戰爭中,德國人私下支援布林人,給英國人制造了很大的麻煩。如果不是慈禧向全部列強宣戰,這些洋人未必能夠團結在一起,而即便團結在一起了,列強們的目的也不盡相同。英國最開始並沒有想過能夠透過這場戰爭獲得多少利益,他們依舊是維護清政府的存在性為出發點,因為如果清政府一旦被推翻,中國大地再出現幾個“太平天國”的話,對英國的利益將是極大的傷害。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為了昂魯撒克遜人的世界統治地位,老謀深算的英國人是絕對不惜拋棄戰友的。(英國人背叛自己人的事兒沒少幹,最近的一件事就是亞投行……)
歷史上八國聯軍也只是佔領北京一年之後,等辛丑條約簽署完畢就撤走了,尤其是英國人罪的最早,就是老謀深算的英國人知道一個和平的中國市場對英國來說是多麼重要。
中英之間的秘密談判是在紫禁城瀛臺進行的,這個關押光緒皇帝的地方如今成為了秘密洽談的地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