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部分(第3/4 頁)
也別想著過日子了。
其他省份計程車紳們聯名請求減稅令恩及全國,但接下來他們趕緊收回請命,因為隨著曹躍手下後勤大管家王兵的《徵集餘糧令》下達,北方個省份地主家的餘糧全都被收走了,南方各省想要推廣減稅令,好,那麼《餘糧徵集令》也一通下達。
大家不用想了,你們強買的錢還是紅鈔,這年月大家只認金子銀子,誰願意要紅鈔啊,南方各省這才停止了叫囂。
《減稅令》和《餘糧徵集令》是在張之洞進入京師之前釋出的,當張之洞進入京城之後,見到沿路許多百姓爭相購買什麼東西,於是打發手下第一幕僚梁鼎芬一窺究竟。
梁鼎芬湊過去打聽之後,花了重資購買回來一張,一看之下原來是財神像,這有什麼稀奇的,至於百姓們爭先購買嗎?
豈料到一旁的師爺吳長通道:“香帥萬萬不可小看了這張畫,這財神不是別人,正是曹躍曹中堂。”
張之洞手下眾人一陣驚訝,道:“曹中堂?”
“然也。”吳長通捋著自己的老鼠須一般的兩撇鬍子,說道:“大家仔細看看這人面相,是不是曹躍?”
曹躍的照片早就登上了報紙,但很少人能夠看得清楚,一來是曹躍很少照相,二來這個年代照相機畫素也極差,照出來的相片是黑白照片,再轉登在報紙上之後,就黑乎乎一片了。可是張之洞那裡卻又曹躍的比較清晰的照片,作為政治老狐狸,張之洞和曹躍在西北發展的時候同氣連枝,又豈能沒有他的照片?
所以眾人仔細看了看,驚訝地發現,這財神的臉還真是曹躍的臉,曹躍留著短鬚,財神像上竟然連曹躍的鬍子形狀都二樣不差,再看看眉宇之間,*分相似。單單是這份畫工就讓人歎為觀止了,更別說神仙在老百姓心目之中的地位。
梁鼎芬道:“若是哪一天百姓忽然見到曹躍本人,非得跪在地上磕頭直呼神仙到神仙到不可。”
張之洞問::“諸位想到了什麼?”
梁鼎芬道:“神仙未必有,但或可造出神仙來。”
“是啊,這就是在造神啊。”吳長通說道,“再加上流言,怕是十個人有九個人會相信曹躍曹中堂就是財神轉世。”
張之洞笑道:“財神是趙公明,轉世也姓趙啊,哈哈哈……”隨即又道:“也不知這一招是誰想出來的。”
“不會是別人,應該是曹躍手下幕僚鴻鸞先生王宇。”吳長通道。
梁鼎芬卻搖頭道:“王宇行事詭計多端,卻不會裝神弄鬼,我猜此法非鴻鸞先生所出。”
正在說著,卻見前方人群聳動,梁鼎芬道:“是曹中堂來迎接了。”
吳長通道:“曹躍此前非常低調,可如今卻為何如此高調?”
“很簡單,以前低調低頭髮展,如今高調是虛張聲勢。”梁鼎芬開玩笑道。
張之洞微微一笑,道:“不可造次。”隨後又道:“如今曹躍弄出《減稅令》與《餘糧徵集令》來,少不得民怨沸騰。”
梁鼎芬道:“大人,您怎麼看這兩條法令?”
張之洞略微思考之後,說道:“不得已而為之也。”
“哦?”眾幕僚紛紛看過來。
張之洞說:“今年北方乾旱成災,又逢戰亂之年,《減稅令》能夠修養百姓,《餘糧徵集令》能夠穩定軍隊,知識如此一來,卻是得罪了一大批北方士紳地主,曹躍將來必定會遭到許多挫折。若是他再推行新政,恐怕少不得遭到聯手反擊。但若是我來做,卻也未必能有曹躍做的好,他手下能人輩出。先前我知道鴻鸞先生,沒想到鴻鸞之後還有王兵。”
“王兵乃酷吏。”吳長通忙道。
“酷吏,卻也是能臣。”張之洞道,“此人年紀不過二十一歲,當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梁鼎芬道:“曹躍手下還有幾位能人,都是獨當一年只年輕俊才。”
張之洞忽然想到順應天命,但凡成大事者,身邊必圍聚大能人,且不說曹躍身邊能征善戰的將軍,便是文官幕僚也無數,難道……
“曹中堂來了!”有人忽然喊道。
曹躍策馬而來,街道兩旁的百姓不可思議地看著財神像,再看看曹躍,果然驚呼起來,只喊道:“神仙,有神仙,老婆出來看神仙呢!”
“神仙!”
“財神到!”
“真是財神呢!”
“趕緊下跪,趕緊下跪啊!”
於是百姓們紛紛下跪,懦懦不敢言語,心中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