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第2/4 頁)
學美國之後取得美國國籍,同時他還擁有和大清國籍雙重國籍,但他的美國人身份只是為了能夠在美國接受更好的教育,他的一生都在為中國付出。容閎曾經找過太平天國希望將西方先進文化和技術引入太平天國,推翻腐朽的滿清政府,但太平天國卻不以為然。後來容閎又支援曾國藩推翻滿清,被曾國藩禮送出國未予採納。見滿清帝國日漸穩固,同治中興使得中國逐漸恢復了部分帝國的威儀,容閎改變了自己原來的主張支援滿清政府,並支援維新變法。
維新變法失敗之後,他躲進了上海的英租界中,但很快就接到了張蔭桓給他發來的電報,請他前往西安一敘。張蔭桓的電報中並未曾詳細透露,可是容閎還是嗅出了一絲絲的線索。張蔭桓不是在西安生病了嗎?這一點西安將軍隆安可以作證,可是為什麼還邀請自己過去呢?是有所重託,還是有其他的事兒?容閎決定和另一個老友商量一番再做決定。
容閎的另一位好友就是維新派通緝犯嚴復,嚴復福建侯官人,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畢業,曾經協助李鴻章創辦北洋水師學堂,並培養出第一批北洋海軍學員,他將西方的種種先進科學引入中國,成為中國資產階級啟蒙家和思想家。嚴復後來和李鴻章政見不合,憤而辭官專心於推動中國思想與教育,兵將西方翻譯為中文,推動了中國的科學發展。
但嚴復也是極為倒黴,他為支援光緒皇帝的維新變法,撰寫文章,但變法失敗後他被清廷通緝,只能先逃到天津,後來到上海。
嚴復仔細閱讀了容閎的電文,覺得其中大有文章可做,張蔭桓的電報之中透露著興奮和難以言表的激情,值得他們一試。畢竟如今太后清算維新支持者,天津已經不安全了,朝廷派出人來請他們回去,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來上海請人。
“西北曹躍是後黨,陶模又是守舊派,我等前往豈非找死?”容閎道。
嚴復道:“純甫兄,你可知陝西的警察制度?”
“聽說過一二。”容閎道,“崧生寫信給我,說陝西警察制度為全國模範,甚至遠超英美國家。”崧生就是梁敦彥,也是容閎的學生之一,留美幼童出身,清政府終止留美幼童後背召回。但梁敦彥回家奔喪未歸,被北洋領袖李鴻章通緝,梁敦彥投奔張之洞成為其幕僚,又幫助張之洞在兩江、湖廣建立電報局,如今在張之洞手下擔任漢陽海關道專員,負責與英國人交涉。
曹躍在陝西省推行的警察制度非常堅決,沒有一絲絲的反對聲音——反對者都被殺了——從此之後陝西省也取締了存在於該地區多年以來的綠營和巡防營,並導致民團數量大減,人民有了更多的勞動力用在生產上,陝西省經濟日漸變好,上繳朝廷的稅負又多了。
張之洞對陝西警察制度叫好,可是要讓他效仿陝西警察制度,卻又力所不能了。湖廣關係盤根錯節,觸一發而動全身,張之洞年紀大了,也不想在折騰了。尤其是歷經了兒子張仁梃被殺,更使得張之洞對改動心生恐懼,唯恐步了兒子的後塵。梁敦彥聽到張之洞和其他幕僚分析曹躍和陶模,認為陶模此人倒是不足畏懼,而那曹躍才是最大變數。
陶模是後黨沒錯,但陶模擅長管理,不擅長執政,他在甘肅的時候也沒什麼作為,若不是左宗棠舉薦怎麼排也排不到陶模擔任甘陝總督。而當了甘陝總督之後,甘肅發生叛亂,陝北發生叛亂,還是曹躍出手平定了西北。張之洞對曹躍的評價是武能安邦文能治國,支援變法但忠於太后。
容閎想到這裡,決定於嚴復一起前往西安一趟。兩人正要結伴而行的時候,容閎的弟子,曾經的留美幼童詹天佑經留美同學鄺孫謀介紹前往天津中國鐵路公司擔任幫辦,特地來到英租界拜訪座師。
見容閎收拾好了一切,又見嚴大學士(大學士是尊稱,因嚴復將西方的普及在中國,推動中國社會進步,被人尊稱為嚴大學士)也拎著包喬裝打扮,準備要走,便忙問他們去哪。
容閎見來者是自己的弟子,倒也沒隱瞞,說他們準備去西北一趟,張蔭桓保他們安全。嚴復說:“譙野先生字裡行間透露興奮,應有什麼重大發現,我等必須一去。”詹天佑左思右想,決定暫時陪著老師和嚴大學士前往西安,然後再去天津看看情況。
於是三人結伴來到西安,只有三個人自然走得快,而另一夥兒同時出發的虞洽卿一行雖然提前出發,但人數眾多,再加上不熟悉路線,反倒是落在了後面了。
曹躍對這三人能夠到來西安驚喜異常,容閎、嚴復、詹天佑,每一個人都是鼎鼎大名,雖然他們都是張蔭桓請來的,可來了您就別想走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