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2/4 頁)
、二十六歲的陳宦(工兵科)、二十二歲的張學齡(步兵科)、十七歲的萬炳南(步兵科)等人。其中最讓曹躍驚訝的就是張孝準和蔡鍔兩人,這兩人和蔣百里號稱日本陸軍士官三傑,而張孝準是湖北人,蔡鍔是是湖南人,他們居然也考取了陝西武備學堂之中。
他們考取並不奇怪,曹躍的西北血軍名震天下,陝西武備學堂學員埋骨他鄉,惹的多少少年激情**荷爾蒙激素分泌,保家衛國捨生取義爾。當然更吸引他們的是西北血軍的一場又一場勝利,加入百戰之師是一種榮耀,一種英雄情結。
當曹躍翻查陝西武備學堂第二期名單的時候,驚訝地發現,第二期一百二十人名單之中,有三分之一居然來自於西北之外,而進入陝西武備學堂名單的一百二十名學員之中,六十人是軍隊中選拔出來,六十名是考試入學。自然從軍隊中選拔出來的可以說幾乎全部都是西北人,那麼也就是說,今年的陝西武備學堂對外公開考試的六十個學員名額之中,有四十個名額被西北之外的考生取得。這不得不說,陝西省的教育實在落後與其他地方,也讓曹躍不得不在暗中支援胡聘之之子胡光起的新式教育。
當然,作為後黨成員之一,曹躍不可能明著支援,所以他才讓虞立民代自己出面支援胡光起。
第二期陝西武備學堂的成員學習時間更加豐富,他們時常和第一期學員在一起學習,有的甚至靈性更強,尤其是張孝準,幾乎有過目不忘的本領,而另一位讓人印象深刻的也是第二期學員來自於四川的趙躍翔,此人狡猾異常,在分組學員對抗之中,避實就虛,虛虛實實,挫敗了許多同期對手,甚至蔡鍔也敗於他的手中。
曹躍翻查這個趙躍翔的檔案,發現這個人並不是來自於四川,而是來自於緬甸的撣邦,也就是後世的果敢地區,是緬甸為數不多的受過高等教育的漢人。
隨後曹躍和這個趙躍翔深入交談,得知他家裡的確是緬甸華人之中的佼佼者,他的父親作為緬王手下的兵馬副元帥,因為協助緬王對抗英國入侵給與英國人極大殺傷,最終當英國全面佔領緬甸之後,趙家全家遭到通緝。趙躍翔和母親逃到了四川,而他的父親與其他親人就沒那麼幸運,被英國人處以絞刑。趙躍翔放棄了在緬甸穿著的漢服,穿上了清朝的馬褂,留起了辮子。這次他報告陝西武備學堂,完全是衝著西北血軍的名頭去的,西北血軍擊敗俄國哥薩克的故事被傳到了四川之後,越傳越厲害,越傳越離譜。年紀輕輕的趙躍翔身負國仇家恨,於是前來陝西報告武備學堂。他從小跟著作為緬甸副元帥的父親耳濡目染,自然比別人經驗豐富,在軍事演習之中,充分利用了複雜地形和避實就虛的方法,一舉奪魁成為陝西武備學堂第二期戰略戰術開始科目的狀元。
第一期學員因為頻繁的戰鬥而被耽誤太多課程,所以很多時候都是和第二期學員在一起學習和考試,德國教官的教學非常嚴格,以至於一部分第一期學員不得不留級考試。而第二期學員在考試能力方面比第一期學員要好的多,以至於很多科目考試,第二期學員過關,第一期學員反倒沒有過關。有人建議第一期學員在為期兩年的學習之後,考試辦法結業證。但曹躍此時赫然反對,要麼不畢業,要麼一直考下去,結業證算什麼?學習蔣介石嗎?做人不能這麼不要臉呢。
曹躍作為陝西武備學堂教導主任還真不負責,根本就沒有做過多少事,於是他主動申請擔任德育主任,負責對第一期和第二期學員進行思想教育。在德國陸軍之中並沒有德育教育的課程,畢竟德**校中的學生大多數都是貴族,而貴族自動效忠於德國皇帝,根本不需要進行教育。
陝西武備學堂關於德育的教育到底該怎麼做,該怎麼教育,德國人完全沒有頭緒。
曹躍要求每天留出四十分鐘的德育教育課程,但他沒時間具體負責,便找到口才不錯的金玉貴來。曾經在街上算命忽悠的老秀才,金玉貴的口才的確不錯,他在八大處的軍務處也沒什麼事兒,所以曹躍將他調到軍校擔任德育講師。曹躍對他說:“你不管是講故事,還是講道理,或者什麼形式,總之德育的內容只有一個,那就是血軍軍官只能忠於我,這就是德育教育的核心。”
金玉貴恍然大悟,所謂的德育教育核心就是讓軍官忠誠於曹躍,那麼這個教育和八股考試也沒什麼區別了。八股考試的目的就是培養忠誠於帝國皇室的儒生,而陝西武備學堂的德育是為忠於曹躍而非清廷,這對於金玉貴來說簡直手到擒來。但是以金玉貴一個人的力量顯然薄弱了一些,他又找打了幾個當初在潼關的秀才一起和他策劃,同時楊度也過來湊熱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