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第2/4 頁)
曹躍心中有了打算,隨著李蓮英前往坤寧宮,覲見慈禧太后。
儘管是過年期間,紫禁城裡掛起了紅燈籠,可是安靜龐大的紫禁城還是露出了它的威嚴和冷漠。
紫禁城每分每秒都在發生故事,前一刻有人入主中樞,後一刻一定有人驅逐京城,當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就在最近這幾天,朝廷接二連三地發出了一系列的人事變動調令。
慈禧罷免了翁同龢的軍機大臣之後,清廷的權利中樞軍機處還剩下恭親王奕忻(滿),剛毅(滿)、榮祿(滿)、世鐸(滿)、徐桐(漢)、錢應溥(漢)、廖壽恆(漢)、王文韶(漢)。
軍機大臣奕忻久病,不理政事,原來一切都交給翁同龢辦理,所以翁同龢才被人乘坐翁相。
榮祿是總理衙門大臣,總領武衛軍五軍,手握重兵,並統領禁軍,九門提督,身兼數職實乃後黨第一後黨骨幹。
剛毅是兵部尚書,總領天下兵糧調配,也是最堅定的後黨之一。但此人心中全是滿漢大防,當真是少有的朝廷糊塗蛋之一,可因為她是慈禧的孃家人,誰都扳不倒他。
禮親王世鐸,滿清正黃旗都統,為了八旗都統之總領八旗兵馬(八旗之中鑲黃旗為尊,但鑲黃旗都統是皇帝,無暇管理八旗兵馬,因此位列第二的正黃旗都統便成為八旗兵馬真正的總統),兼任任內務府大臣,一直以來對慈禧忠心耿耿,是後黨的領袖之一。但是世鐸也是年紀大了,平日也不再軍機處,尤其是世鐸耳背,別人和他說話也費盡,他自己當然也不願意招惹麻煩。
軍機處四個滿大臣,兩個年老不理事,一個太忙(榮祿)不理事,還有一個不懂事(剛毅),以至於軍機處真正辦事的反而是漢大臣。
四個漢大臣中,快八十的徐桐是已經死去的(慈禧的親兒子)同治皇帝的師傅,現任體仁閣大學士,後黨骨幹。然而徐桐和恭親王奕?與世鐸一樣,年紀大了身體不如以前了,此時生病在家,平日也不理軍機處的事兒。
王文韶是武英殿大學士兼任雲貴總督,為總理衙門三大臣之一,是後黨之中少有的支援新政的人。
錢應溥是工部尚書,兩朝元老,曾擔任曾國藩的秘書,這個人既不是帝黨也不是後黨,屬於朝廷的實幹派,一心一意為大清服務。
廖壽恆是內閣大學士,刑部侍郎,軍機大臣行走,支援變法新政,是帝黨在軍機處中僅存的碩果。只是他是翁同龢的支持者,而且入閣最晚,在軍機處沒有話語權,他唯一的權利就是能夠直接向皇帝報告軍機處的奏摺了。
四個漢大臣除了徐桐外王文韶和廖壽恆能幹事兒,但不能主持事,而廖壽恆剛剛進入軍機處難得重任。
如今,翁同龢被趕走之後,軍機處一下子停滯了運轉,眾人不知道由誰來擔任軍機處領班大臣來。慈禧太后經過生死熟慮,選定禮親王世鐸代替恭親王奕忻擔任軍機處領班大臣,世鐸身體不好,所以由榮祿從中協助與他。大家都知道世鐸身體不好,倒不是因為世鐸矯情,他的耳背非常嚴重,眼睛又有些老花眼,所以軍機處實際的中堂就是榮祿了。
隨後慈禧下令,李鴻章卸任直隸總督並出任黃河河道總管,直隸總督由榮祿兼任,為了協助身兼數職的榮祿,慈禧提攜四川總督裕祿擔任內閣總理大臣,四川總督由榮祿的叔父,原江蘇巡撫瓜爾佳·奎俊擔任。
一系列的人事變動讓人目不暇接,這其中隱含著一絲絲卸磨殺驢的味道來。曹躍冷眼旁觀,心說看來李鴻章當真是年邁了,把爭權奪利看得淡了,也甘心受人擺佈指使了。若是年輕二十歲的李鴻章,還會這樣坦然地接受慈禧的擺佈嗎?
僅僅幾天之內,京師的政治形勢就變了一個模樣,看來權力漩渦,不但能讓人風生水起,還能讓人陷入其中無法自拔,甚至在其中窒息死亡。
就在曹躍笑看京師風雲變化的時候,李蓮英來到西大營,曹躍連忙遞過去一張千兩的銀子做“小費”,李蓮英笑著說:“曹將軍,太后懿旨,宣你入宮覲見,隨我去吧。”
曹躍心中奇怪,問:“李公公,後臺宣我入宮……何事啊?”
“自然是好事。”李蓮英道,“你仔細著點兒,我的話都記著了嗎?別犯了禁忌。”
“記著了。”曹躍笑著說,心中罵道你個死太監,死妖婆!
第243章 西北大亂
來到坤寧宮東暖閣,曹躍三拜之後跪在一旁,慈禧才著令其起身回答,慈禧問道:“百川將軍,這幾日覺得京城怎樣啊?”
曹躍小心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