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1/4 頁)
第一卷姜述篇第82章諸葛家族
諸葛玄以前為官只至縣令,如今可為郡守,自是欣然應允。姜述又道:“聽聞貴家書香傳家,可否引見一下子侄?”
諸葛玄子侄共十一人,成人者唯諸葛謹最賢,餘者碌碌。諸葛亮年方九歲,諸葛均更是年幼。姜述見諸葛謹舉止穩重,應對得體,道:“子喻才名甚佳,為本侯書記如何?”
諸葛謹不慍不火,臉色如常,上前拜謝道:“謝大人賞識之恩。”
姜述又召諸葛亮上前詢問,見他年少沉穩,心思機敏,識見不凡,少年時便與眾不同,果然名不虛傳。姜述謂諸葛玄道:“司隸校尉周異之子周瑜,昔日託付本侯教導,本侯今見諸葛亮聰慧,可為周瑜學友,欲索去青州就讀,先生以為如何?”
姜述少年成名,又首創青州國學,諸葛亮能入姜述法眼,可是天大的福分,諸葛玄安有不從之理?
姜述又言:“琅琊雖復,周邊未靖,可舉族遷往東萊。本侯會妥善安排。”
姜述此次陽都一行,延請諸葛玄出任太守,召諸葛謹為書記,收諸葛亮為徒,又費心安置諸葛族人。諸葛玄為之感動,當即下了投奔決心,拜伏於地,道:“諸葛合族為主公效命。”
諸葛謹隨同姜述先行返回開陽,次日諸葛玄趕來,姜述當眾授太守印綬,仔細囑咐若干事項,又讓張合暫代琅琊郡尉,統兵三千駐守開陽,收編訓練開陽降兵。
事務基本理畢,姜述省起琅琊宮之事,自從穿越以來,姜述屢次想去琅琊宮拜見南華真人,求其指點時空穿梭之道,但數次皆因事務耽擱。南華真人並非後世唐代所封的莊周,而是另有其人,此人雖未成仙,但應已經得道,在姜述心中是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三國演義》記錄左慈戲弄曹操,于吉戲弄孫策,而這兩位名傳後世的大神,皆是南華真人之徒。《三國演義》記載,將三卷天書《太平要術》傳給張角,讓其普救世人者也自稱南華老仙。
結合史上所述和情報彙集,姜述認為南華真人是漢末最牛的避世高人,其徒左慈、于吉名滿天下尚是小道,其傳授天書《太平要術》給張角,直接導致黃巾之亂,搖動大漢根基,準確的講此人才是大漢的真正掘墓者。
姜述安排完諸事,盤算還有數天空閒,分配眾人任務,在典韋、許褚等人衛護下趕往琅琊宮。琅琊宮位於琅琊縣境內,建於青徐兩州邊界山海相連之處。姜述起初以為琅琊宮建於嶗山,出任東萊太守以後才知嶗山屬於青州境內,此時趕到琅琊宮山腳之下,才知此處應是後世大珠山。
大珠山位於琅琊城東五里,琅琊觀建在後山半山腰處,名為道觀,卻無香客。琅琊觀是南華真人修煉之地,其一生授徒無數,此觀並不對外開放,只是為授徒之所。前山所建道觀名為秩志宮,原為于吉主持,後來于吉遊歷江東,此宮為于吉師弟溫播主持,香客平時皆在秩志宮上香。
姜述一行剛至前山,見溫播領十餘老道早於路側等候,姜述心中暗自生異,下馬步行上前,道:“在下姜述,前來拜見南華真人。”
眾道上前施禮,溫播道:“奉家師之令,前來接引貴人。”
說完,潘播在前引路,眾人繞過前觀,直往後山而行。山景秀麗,綠樹成蔭,道路雖是崎嶇難行,但並不覺疲累。姜述為表敬意,將馬匹留在山下,與眾人徒步上山。所幸大珠山面積不大,山也不高,晚飯前趕到琅琊宮。
“貴人稍候,老道前去叫門。”溫播年紀雖大,但是陪著姜述走了兩個時辰,絲毫沒有疲態,趕到觀前,彬彬有禮對姜述道。
“還是在下親自前去,方顯敬意。”姜述一路步行過來,就是為了體現敬意,當下不想失了禮數,揮手示意護衛在原地等候,只帶典韋、許褚向觀門行去。溫播等人見狀,也不勉強,緊跟在姜述身後。
待到了觀前,典韋急走數步,搶到前頭,伸手抓起門環,欲重重敲打幾下。正在此時,觀門“咯吱”一聲敞開,一名二十歲上下的青年道士從門內走出來,先與溫播等人施禮道:“師兄們辛苦了。”然後打量姜述一行,又看了看不遠處的姜述護衛,並未有絲毫慌亂,打個稽首,出言道:“無量天尊,貴客辛苦了。”
姜述見這道士年紀雖輕,但是氣度不凡,心中已對南華真人懷有敬畏之心,其近侍也不敢輕視,正容道:“在下姜述,特來求見真人,還請代為通稟。”
道士再次打了個稽首,微笑著道:“貧道玉豐子失禮了,還請貴客海涵。師祖吩咐小道若是貴客到了,只管自行進門,無須通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