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第3/4 頁)
在西津渡口與嚴白虎相逢。嚴白虎不敢交戰,棄了家眷,往南便逃,身邊只餘嚴興等十餘騎。
會稽太守王朗,接到嚴白虎求救文書,召集手下商議,道:“嚴白虎與我鄰郡,向不犯事,今來信求援,諸位以為當如何處理?”
郡吏餘姚人虞濯,乃虞翻從兄,立起身來,道:“朝廷興仁義之師,討嚴白虎暴虐之眾,不僅不應援救,正宜擒拿嚴白虎以獻朝廷。若因此惹惱朝廷大軍,以我郡萬餘兵馬,如何抵擋?”
王朗聞言,道:“朝廷大軍得了吳郡,復奪會稽如何應對?”
虞濯道:“劉景升一州之地,尚獻給朝廷,以齊侯文治武功,既然定計欲平揚州,何人能夠抵擋?若與朝廷為敵,待城破兵敗之時,恐怕性命難保。”
王朗沉吟片刻,道:“既然如此,待設計擒下嚴白虎,再獻地歸降。”
嚴白虎逃到會稽,虞濯出城來接,安置在驛館,擺上酒宴,道:“太守在外辦公務未歸,諸位先行飲食,待明日再相見。”
嚴白虎近日奔波逃命,這下安頓下來,當下喝得大醉,被虞濯帶領士兵,將十餘個醉漢皆捆綁下獄。虞濯辦完此事,前去向王朗報告,道:“嚴白虎等眾皆已擒下,主公宜早歸降,必得厚報。”
王朗聽其言,次日讓虞濯迎接孫策,獻上降書。孫策大喜,使人急報姜述,命令部下急行,到了會稽城外,王朗統領合郡文武出城來接,奉上印授,會稽恢復。
次日,姜述傳來書信,道:“調王朗到京任職,虞濯任吳郡太守,姜亞為會稽太守,凌操、淩統父子皆到丞相府任職。嚴白虎兄弟即日處斬,從者根據其罪責,由孫策會同文武商議處置方案。”
兩郡平定。孫策奉姜述命令先赴丹陽,丹陽太守吳景聞孫策親至,連忙將其迎到府上。孫策先行了家禮,又去見過舅母等長輩,與吳景在客廳落座。吳景道:“聽聞朝廷取了吳郡、會稽,正欲派人去打探情況,正好伯符來此,可解舅父困惑。”
孫策道:“我部下精兵五萬,太史慈將軍統領水軍兩萬,七萬大軍來攻丹陽,舅父能抵擋乎?”
吳景搖頭說:“只能自縛而降,並無抵擋之力。”
孫策道:“既然不能抵擋,何不舉地而降,可保富貴。”
吳景道:“與齊侯並不熟識,若被閒置奈何?”
孫策道:“齊侯知人善用,以舅父之才,成就豈一郡守乎?”
吳景默然不語,良久方道:“如此,我寫降書,伯符代為送達。”
孫策笑道:“齊侯現在吳郡,舅父何不親自去獻降書?”
吳景道:“既然如此,我明日便隨伯符啟行。”
孫策道:“我還要去豫章去見堂兄,我寫一封書信,舅父持信去見齊侯。齊侯心繫百姓,重視法度,最恨貪官,若舅父記得這些,必得齊侯賞識。”
舅甥兩人說了半天話,吳景置酒招待,兩人喝得大醉方至。次日一早,孫策向舅父辭行,引領從人徑奔豫章而去。
從丹陽前去豫章,須經鄱陽,左右護衛有熟識地理者,道:“鄱陽有水匪無數,不如走吳郡轉到會稽過境直到豫章。”孫策道:“區區小賊,吾何懼焉!”遂披掛綽槍上馬,護衛共二十騎,出城上路。
卻說孫策向前走了兩日,至第三天近午,過嶺之時,只聽一聲響箭,兩旁轉出數百人來,為首一人,其人身長七尺,面黃睛赤,形容古怪。叫:“留下買路錢來!”
孫策橫槍立馬笑道:“只要能勝過我,給你錢財也無妨。”賊首怒道:“小子狂妄!”縱馬揮刀,直取孫策。孫策挺槍來迎。兩馬相交,戰二十合,不分勝負。左右親衛皆知孫策勇力,不由暗暗稱奇。賊首見孫策槍法無半點兒滲漏,一刀揮去,孫策閃過,用臂挾住刀竿;孫策復一槍搠去,賊首亦閃過,挾住槍竿。兩個用力一拖,都滾落下馬。兩個棄了刀槍,拳腳相加。賊眾見首領有些不敵,不由發一聲喊,一起衝上前來救。孫策護衛皆是軍中老卒,個個武藝不俗,也不慌急,上前迎上。孫策與賊首放手,各自上馬,取了刀槍,上馬復殺起來。逶迤殺到嶺下,正逢暴雨,兩下各自收兵。
孫策往後走了一程,尋個宿處住下,次日一早再行到山嶺處,賊首又引眾前來,尋孫策對打。孫策道:“昨日戰了一日,未問姓名,可敢報上名來?”
賊首道:“有何不敢,吾滋江人陳武,字子烈。你可敢報上名來?”
孫策哈哈大笑道:“富春人孫策,字伯符。”
陳武打量孫策一會,道:“向聞你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