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此缺少事蹟,故而其間留有三十行,計一百八十字容後面補上。小子近期將去拜訪相關世家,選其警醒世人之事例,斟酌以後豐富其中。”
孔融點頭道:“此書必為天下人造福,本官即刻上書,明日使人送去朝廷,讓朝廷下詔,將此書抄錄傳達天下郡縣,以為天下啟蒙教材。”孔融此語,實含私心,其名列於經書之上,自然想讓此書得到朝廷詔書而為天下學童啟蒙教材,孔融則成了聖人之後孔家又一個千古流芳的人物。
眾人見孔融評價如此,甚是好奇,不由開口索書拜讀。孔融本欲將此書推達天下,笑道:“本書只有兩本,不若讓姜家小友誦讀一遍。”
姜述接過《三字經》,當廳朗讀起來。《三字經》本為其所撰,近日費了不少腦筋,編得朗朗上口,加上尚未變聲,更讓人感覺此確為蒙童的絕佳教材。
讀到一半,下面開始騷動起來。荀季乃荀家子弟,聞聽方才孔融所言,知道此書必會成為朝廷欽定的啟蒙書籍,荀家八子列名其中,此為名傳千古之舉,未等姜述唸完,便上前求得另一本經書,當廳抄錄起來。
古代文人最重名節,姜述所改又是刻意而為,在座諸位都是名士,或是其祖上、或是其叔伯、或是其師友列名書中,一時間除了數人無關聯之外,其餘眾人紛紛上前,爭先恐後要求抄錄。
辛評在側,未聽見有辛家人列名其上,不由眉頭鎖愁,在旁悶悶不樂。孔融在側觀察,自是明悉其意,走近小聲道:“此書尚未定稿,辛家歷代多出賢人,兄將家人事蹟整理出來,讓姜家子知曉,未來定稿之時,定有辛氏一席之地。”
辛評聞言,顧不得面子,疾趨到姜述身邊,施禮道:“聽聞此書尚未定稿,未知我辛家能否名列其上?”
姜述笑道:“先生勿要多禮,小子所知各家賢士事蹟不多,因此還須補充。辛家歷代賢人眾多,定然能夠入選,只是小子孤陋寡聞,不知辛家賢人故事,因此不敢胡亂書寫。”
辛評心中稍安,道:“小友稍候,老夫立即去書寫辛家賢人事蹟,請小友將辛家列入書中,辛家上下定會深感大德。”
姜述雖然存了收買世族大家的念頭,卻料不到此書會讓文人們如此重視,心中暗自對古人名節之重另行估量。
眾人為了抄書,廳內紛紛亂亂,姜述悄悄對孔融道:“眾人各不相讓,恐傷和氣,何不使人朗讀,眾人抄錄便是。”
孔融點頭稱是,讓下人準備筆墨,安排門客誦讀,又安排人手日夜抄錄,以備親朋好友索要之需。安排完畢,已是過了飯時,眾人此時怎還顧得上飲宴?孔融環視客廳,不由搖頭苦笑,招呼姜述到書房敘話。
第一卷姜述篇第23章流言之禍3
兩人落座,孔融笑道:“小友大才,一書盡收天下讀書人之心。”
姜述急道:“此為犯忌之語,小子本為天下人謀利,目前傳言甚多,或為小人陷害,以亂聖上視聽,方才之語便可使姜家族滅矣。”
孔融聞姜述所言有理,略一尋思,道:“合朝文武倒是無妨,只是奸宦橫行,卻是不得不防。不過小友之才確是驚人,若非本官親眼目睹,僅是耳聞亦不敢相信,何況他人?”
“望大人救救小子。”姜述拱手求道。
“本官寫幾封書信,明日隨同上書送去京中,與數位大人說知。奸宦當道,小友所言不得不防,但本官既然看中小友,又怎容其加害!”孔融道。
“多謝大人。”姜述連忙施禮謝道。
“本官亦有所耳聞,說小友乃系神授,可確實否?”孔融問道。
“太守待小子如同子侄,小子不敢矇騙。自四歲讀書始,間或有神人傳授,因此雖然年少,但是諸子百家書籍,卻是都通。至於這《三字經》,亦是神人指點小子而為之。”姜述答道。
“噢?傳言果然是真?”孔融說完,眉頭一皺,又問道:“神人為何人?”
“為黃梁神君,與國初留侯是同門。”姜述道。
相傳張良曾得神人黃梁公傳授,為東漢開國名臣,又知道進退,功成名就一心向道,拋卻富貴,四海雲遊。漢初功臣得善終者少之又少,張良卻是一個例外。張良事蹟代代傳頌,是天下讀書人的榜樣,姜述託言此事,就是懷著讓皇家釋疑的念頭。
孔融眉頭頓時伸展,又道:“無妨,本官自會上書說明此事。”稍頓一下,又問道:“神君可曾傳小友兵書?”
姜述搖頭道:“不曾,神君有言,亂世當行兵策,治世只須文功。如今天下承平,只須躲過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