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頁)
識而快速提拔的他,很多時候,有意無意針對劉仁軌做點什麼,藉以壓制劉仁軌的權勢。劉仁軌一直反對武則天干政,數次上表直諫,惹惱了武則天。但劉仁軌立功非常多,在朝事上又頗有建樹,再加上年歲又大了,可以說是朝中最德高望重的老臣,武則天可能、也暫時不敢直接針對劉仁軌做什麼。
為了取得聲望,她還要在很多場合褒獎、稱讚劉仁軌,但許多時候,她卻授意李敬玄,針對劉仁軌做點什麼。李敬玄當然心知肚明,因此很多時候他在朝事上與劉仁軌針鋒相對。劉仁軌在遼東領軍時候,許多上表請求的事都被壓了下來。劉仁軌去青海,上奏的事也經常被他壓下來,或者故意給出與劉仁軌所提相反的意見。因為有武則天做依仗,在針對劉仁軌做這事的時候,李敬玄並沒太多擔心。
他也清楚,劉仁軌深得帝寵,而他因為得武則天信任,而被皇帝提防。但他也知道,如今朝中權勢大部集中在皇后武則天手中,皇帝也是要聽皇后的話,皇帝雖然對他有成見,但皇后對他非常倚重,因此李敬玄並不是很擔心。更關鍵的是,李敬玄認為皇帝的身體很差,壽命不會長了。
只是李敬玄怎麼都沒想到,劉仁軌竟然會來這麼一招,以自己年歲已長,吃不消繼續呆在青海為由,提出歸朝。劉仁軌在上呈朝廷的奏議中,以只有他李敬玄才能完美地解決河西之事為由,向皇帝陳明並情況,舉薦他去青海領軍。
皇帝李治這時候也落井下石,聽從了劉仁軌的舉薦,委他為洮河道行軍大總管,檢校鄯州都督,令他掌管青海軍務。
李敬玄雖然一力推辭,並以自己不懂軍務,卻青海領軍只會誤事,與吐蕃人交戰中可能會大敗為由推拒,建議皇帝委其他人任此職,但不被允。朝中許多大臣的反對也沒阻止皇帝李治下這個決議。
皇帝李治甚至說,如果劉仁軌建議他去青海領軍,他也會去的。
皇帝都這樣說,皇帝武則天並沒強烈反對,他力拒不果,李敬玄最終只能接受,準備去鄯州任職。
李敬玄也清楚武則天的心思,這個女人,希望他在軍事上有所建樹,對軍隊的影響力能加強一點,那樣更有利於他掌控軍隊。“唉,為什麼會這樣?”李敬玄數次悲嘆。
他知道自己在軍事上的才能有幾斤幾兩,他根本不懂軍務,他清楚自己去鄯州領軍,會出現什麼結果,如果吐蕃來攻,他根本想不出來用什麼辦法應對。一想到在戰場上衝殺,面對強悍的吐蕃人,他就忍不住害怕。他只希望此去鄯州,能平安無事。即使有戰事,朝廷也會另派大將來執掌軍務。
這段時間,李敬玄所能做的,只能惡補軍務,透過各種渠道瞭解青海一帶的軍情,甚至跑到一些有戰功的武將府上,問詢兵法之事。
衛公兵法的傳人,吏部侍郎裴行儉他變曾數次去拜訪,裴行儉也很耐心地為他講解了一些軍務方面的事。今天剛剛吃完晚飯,李敬玄獨自坐著看了一會有關青海的軍務報告後,又準備去拜訪裴行儉。
再過兩天,他就要啟程去青海,作為當朝名將,又去過青海的裴行儉,李敬玄覺得他要討教的東西實在太多了。閉門鼓已經過了,城門坊門都已經關閉,但這對李敬玄這樣的朝中大佬來說並不是事,他有要事出門,巡邏的金衙衛軍士,不可能來刁難。當下吩咐下人們好生準備一下。
也只一刻鐘後,李敬玄就出了門。
因為晚上實行宵禁,街道上除了巡邏的金衙衛軍士外,已經沒有什麼人,因此李敬玄並沒帶很多隨從,只有兩名貼身隨從,再五名剛剛召到身邊來,準備帶到青海去當作親兵使用的家將。
兩名下人打著燈籠牽著馬,五名親兵騎著馬伴隨在身側,他們這八個人的身影,在寬闊的街道上顯得很孤單。偶爾有巡邏的金衙衛軍士路過,看到有人在宵禁後還在街上走,大聲吆喝著過來盤問。但在知道是中書令李敬玄的車駕後,也就馬上走了,沒有任何的刁難。
宰相的車駕,他們怎麼敢擋?
李敬玄所居的地方距離裴行儉的府上有一點距離,因為沒有路燈,街道挺昏暗,燈籠所能照到的地方只有一小片。不過長安的治安還是挺好,前半夜巡邏的金吾衛又很密集,所有人都不擔心什麼。
但就在這時候,危險卻出現了,從街道邊一棵槐樹上,突然射出了一支箭,那支箭帶著呼嘯聲,直朝李敬玄射去。
李敬玄的護衛也馬上發現了情況,立即出聲示警,並衝上前去護衛。李敬玄的兩名隨從扔了燈籠後,也在那裡大聲尖叫,呼救。但已經遲了,那支箭在所有人的驚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