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第3/4 頁)
算為難。
寧王府多年傳承,廣有積蓄,手上頗有資財。而大明朝眼下的事,很大情況就是錢的事。寧王有兵有錢有地盤有名聲,據說進攻勢頭甚足,官軍由於折了巡撫,整個江西目前找不到一個說了算的人,還處於各自為戰的階段,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
所以看現在的局面,是寧王佔據了充分的先手,誰能保證,他不能成為第二個成祖,坐一坐京師的龍椅?
眼下朝廷方面,對於這次造反異常重視,已經要求九邊諸軍枕戈待旦,隨時作好南下戡亂的戰鬥準備。大軍未動,糧草先行,要想調動官軍,必須得補齊欠餉,還得支付行糧,積欠的月糧也得還上,最後還得給一筆開拔銀。沒有足夠的錢糧動員,當兵的憑什麼為你賣命?
可是這一來,陝西軍糧的大虧空可就填不上了,如果為此耽誤了出兵戡亂,鄭陽有幾顆頭怕是也不夠砍。在這種情況下,他如何還敢壓這軍糧案?顯然是得要把這案子一查到底,換句話說,必須有個人出來,為這軍糧不能按期交付的事背鍋。
而秦王那邊,也派霍天生傳來訊息,這次的軍糧案遠比楊承祖想象的還要嚴重的多。就在前兩天,一個訊息從湖廣那邊傳了過來,因為寧王之亂,各地嚴查軍械運輸,以免寧王獲得軍需支援。
湖廣官府在查禁過程中,查扣了一批糧食。而這些糧食的目的地是江西,且糧食上面,還發現了陝西軍儲的烙印記號。也就是說,有人把陝西的軍儲糧,賣到了江西。
雖然不知道買家是誰,但是想想也知道,這時候大宗糧食賣到江西,只會落在一個人手裡。糧為軍中命脈,這時候賣糧給寧王,那說是反王一脈,肯定沒有問題。
陝西地理位置特殊,這裡是邊陲重鎮,駐紮邊軍之所,如果這裡有人勾結寧藩,起兵為亂,到時候南北呼應,大明的江山都有可能動搖。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鄭陽不能迅速的找出盜賣軍糧的責任人,朝廷派下特使來,輕則摘印,重一點,就是要摘頭了。
他一方面把提刑按察衙門的衙役捕快全都散出去調查,另一方面也給錦衣衛下了死命令,如果不能把這案子辦了,那就陪著本軍門一起去死吧。
即使是往日舉止囂張,胡作非為的秦王,現在也變的異常老實,就連王府的門都不敢出了。這種時候有殺錯沒放過,自己這個藩王稍微露出點不太正常的舉動,都會被有心人說成與寧王勾連,意圖聯合舉事,宜先除為妙。
楊承祖上次偵辦的軍械案,以及河南糧戰,差不多也能確定,是江西寧王在背後搞的鬼。作為兩次挫敗寧藩陰謀的大功臣,他升官發財已經可以確定。更重要的是,眼下他說的話,對於局面發展很可能造成巨大影響。如果他說誰是寧王一黨,以他屢破寧藩陰謀大功臣的身份,誰身上的嫌疑就很難洗刷乾淨。
反過來,他要是肯為誰說句話,誰身上的嫌疑就能減少不少。霍天生特意捎了一張地契過來
“這是這所宅子的房契和地契,千歲說,這所宅子,就送給秦百宰住下了。連帶倉庫裡寄放的貨,也歸楊百宰處置。至於那李雄屍骸的事,我們正在辦,我想用不了太長時間,就能把屍骸找到。現在有些人造謠中傷,汙衊千歲,還望楊百戶秉公執言,為千歲主持公道。”
第二百零八章局中局(十)
“這所宅子,和宅子裡的一切,就都歸咱們了?”聽到這個訊息之後的郝青青一時間還沒反應過來,半晌之後,猛的一把抓住楊承祖的胳膊
“你是說,倉庫裡那麼多東西,現在起,就都是咱的了?我記得裡面還有不少人參,是一家山寨做了筆生意,拿到這裡出手的。盤下來時,用的是秦王府的本錢,現在這東西,歸了咱們了?”
“那是自然,這宅子裡的一草一木,乃至人,都是咱的了。那些倉庫裡的貨,都是用秦王的本錢盤的,現在也都是咱的貨。賣多少錢,都是咱們自己的。”
郝青青等人接管以後是盤過庫的,這倉庫裡著實有好東西,如果估價的話,怕是總價能值上萬兩銀子。就這麼一點力氣不費,就都落到了自己手裡,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
她轉頭對知了道:“知了,那些人參回來給你爹拿過去,我想足夠他好幾年的藥了。”
“謝謝……謝謝夫人,謝謝老爺。”知了激動的不知道說什麼好,那些人參能分幾根鬚子給她,她就感激不盡了。現在居然一給就是整支人參,這恩情,這輩子怕是都還不清了。
“謝啥,反正也是白給的。當家的,那秦王咋這麼巴結你?我看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