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4 頁)
言語裡判斷出他們信的是什麼教門,又拜的是哪路神佛。
這時又聽人道:“好在這裡的財主有良心,方才有人說了,本莊的左員外憐惜咱們困苦,要舍上幾天的粥,據說那粥是管飽的。有了這等善人在,說不定我們還能留得一命呢。只要朝廷的救濟一發下來,咱們就可以不用餓死,等到百日災解,兵災過去,咱們就都能過好日子了。”
這幹百姓接下去說的,就無非是哪家仙師的神通大,哪位仙師的道術高,還有的就是哪家的姑娘不曾看好,這出來逃難,就勾上了俊俏的後生之類的閒話。
看現在這些災民倒是情緒穩定,沒有什麼倡亂的意思,但是這透露出來的訊息,卻讓楊承祖越發覺得不對頭。等他進城時,看了一眼城頭上那尊碗口銃,心道:但願這玩意不要用上。
他進城之後,也未回衛裡,而是直接到衙門去拜訪張嘉印。張嘉印面色凝重,顯然是有心事,見他來了,忙拉著他到了二堂花廳,落座之後才道:“賢弟,你來的正好,你不來,我也要打發人去尋你。這一遭怕是有了禍事,老兄我全要仰仗你們錦衣衛出力了。”
“大哥可是為了那謠言之事?”
“那事你也知道了?”張嘉印問完這一句忽然想到這是廢話,連自己手下的衙役都知道的事,錦衣衛怎麼可能不知?他從袖裡抽出一張破紙“這回不光是謠言,不知是誰,已經把揭貼貼到了縣衙外的八字牆上。這是要傳檄而定啊,分明是有人要謀反!”
楊承祖見那張破紙上,寫的既有正德血脈不真的事,又有朝政幾大弊端,說其凌虐百姓,任用奸佞,導致朝政日非江河日下,自當弔民伐罪,起兵討賊,兵鋒到處舉城而降,否則定叫化為齏粉,合城皆殺。
張嘉印道:“這是當初白衣軍之亂時,就有人用過的手段了。大兵未到,先把揭貼發下去,讓人不戰自亂,先亂了陣腳。再者說來,他來或不來,只有他自己知道,可是有了這揭貼,你就不敢不用心防範,不敢不請兵防衛。這一手段牽扯的精力,比起殺賊的兵力還要厲害幾分。比起當年白衣軍來,我們當初好歹還知道敵人是誰,現在卻是連誰是敵人都不知道,咱們自己的人心怕是就要先亂了。”
楊承祖知道,這時候官府的作用要顯示長,否則任這種謠言肆意傳播,很可能就會導致百姓人心惶惶。再加上平日裡自己生活的困苦,自己與別人之間的矛盾,或是單純的看別人不順眼,都可能被這些謠言刺激下,演變成一場民亂,到時候這座城就真完了。
他點頭道:“大哥放心,我錦衣衛就是幹這個的,肯定不能允許這些謠言肆意傳播,定要把這些妖人收拾的服帖就是。”
第六十五章明查暗訪(二)
“如此就有勞賢弟了,需要人手的話,我衙門裡的人會全力配合你,你用多少人只管說,我撥給你。只是他們的本事你是知道的,做這事根本就不擅長。至於軍衛,就更指望不上了。我現在就是怕這檄文萬一是真的,真有反賊起兵倡亂,咱們滑縣怕是難擋敵人兵鋒一擊。”
大明在河南的軍衛力量不強,不說是如今軍衛廢弛,就是洪武,永樂軍衛興盛時,河南這地方也是有名的人多地窮,物產不足以養兵。從剛一設立軍衛時,河南的軍衛力量就弱,現如今更是徹底不堪用。
雖然縣裡有個百戶所,按說應該有一百軍漢可用,但前些年白衣賊鬧的兇時,縣裡連二十個軍士都湊不出。如果遇到戰陣,還是得依靠巡檢弓手,這種基層鄉兵來作為主力,再不然就得簽發民壯,僱傭壯勇。
經過香滿樓架票的事件之後,張嘉印為人也把細了不少,總怕是自己被人暗算掉,因此對這揭貼更是格外重視,問楊承祖道:“你看要不要我給河南巡撫衙門發一封公函,請撫臺發一支兵馬下來。”
“問題是這公函您怎麼寫法?咱們畢竟連人都沒看見,這個請援公函是通不過的啊。”楊承祖搖搖頭,“大哥,這次的事透著邪門,湖廣那地方打仗很平常,幾十個土司呢,你打我我打你,說湖廣有兵災,我倒是不怎麼奇怪。可這回的事,明顯不是兵災那麼簡單,大哥是讀書人,見識比我多,應該看的出裡面的門道吧。”
他又把自己在如仙茶樓聽的訊息說了出來,張嘉印點點頭道:“確實啊,這裡面的門道,我確實能看出來一點。咱們大明好不容易安靜幾年,怕是又要亂了。這上面不少內容涉及宮禁,卻不是當年趙燧那等草莽做的出的,這次的事裡,怕是要牽扯到幾個了不得的人物了。”
兩人對視一眼,都沒再說話,不過彼此的意思都明白的很。這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