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3/4 頁)
去請救兵。過的時間不長,只見已經有幾名隨從興高采烈的從外面進來,邊走邊道:“陶神仙到了,陶神仙親自來了,我看誰還敢隨便動手傷人。”
走在前頭的,是八名眉清目秀齒白唇紅的道童,道袍簇新,手中拿著雲板、拂塵等物,在前面充當執事。而在最後進來的,是個五十開外身材高大的道人,這道人頭戴道冠身穿一件絲制九宮八卦袍,白襪雲鞋,仙風道骨,儼然一派神仙中人。
這道人二目有神,舉止瀟灑儼然神仙中人,讓人一看之下,便生頂禮膜拜之感。這道人來到院中單手一立,高頌道號,“無量天尊!千歲駕鶴西去,爾等儀衛司軍士,應當各司職守,防衛王府安危。怎麼不去當值,反聚在這裡生事?貧道雖然是方外之人,卻也不能看著你們如此胡鬧。還不趕快散了麼?”
楊承祖見了來人之後,仔細端詳幾眼,微微一笑,點手道:“陶仙長,滑縣一別,不想你我今日在此重聚。你往這邊看,可還記得楊某?”
陶仲文看到楊承祖之後先是一愣,等端詳幾眼之後,原本陰沉如水的臉,忽然綻開了無數花朵。哈哈大笑道:
“貧道今日心血來潮,掐指一算,便知有貴人將到王府之中,從此王府興旺發達,鵬程萬里。果然算的沒錯,居然是楊施主到了。你一到,必能鎮壓妖魔邪祟,王府之內,再無人敢胡作非為了。”
他一邊笑著一邊快步上前,超過了那幾個小道童,來到楊承祖面前,拉著他的手敘談起來,態度非常親切。讓人覺得,這兩人彷彿是多年未見的故交一般。府上熟悉這陶神仙的人都知道,他雖然來王府的時間並不長,而且他來時,興王已經身染重病,不久於人世。
可是就在興王死前的這段日子裡,陶神仙受到了最高規格的禮遇,其待遇之厚,遠超之前所有在王府混飯吃的賓客門人。興王通道,府中原本是養著不少方士,所得的待遇也頗為豐厚,興王的財產有很大一部分,也都是花在了這些道士身上。
可是陶神仙到來之後,那些方士大多被王府給趕了出去,留下的也都投到了陶神仙門下,甘心做了他的弟子門人。興王甚至讓世子殿下拜陶神仙為師,隨他學習法術神通,即使長史袁宗皋幾次規勸,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眼下王爺雖然不在了,可是陶神仙在王府內,依舊是地位超然的客卿,大家對他都要客氣幾分。實在想不到,他居然會對這位年紀輕輕的儀衛正如此客氣,難道這儀衛正還是什麼了不起的大貴人,命格尊貴,能讓神仙動容?
這位陶神仙,自然就是在滑縣為鐵中英做法事的那位陶仲文陶道長,他當初得了楊承祖贈送的盤纏,又得他指點,前往湖廣興王處投奔。沒想到,果然時來運轉,已經從那潦倒的道人,變成了一位活神仙。
在王府這方天地內,王妃對他奉如神明,於王府事務裡,也每每能發表些見解,王妃遇到很多事不能決定,還要請他占卜吉凶。興王雖然過世,他的地位並沒有受什麼影響,依舊是他的仙師身份。
現在興王府財力雖然緊張,可是王妃還在想辦法籌措款項,只求陶神仙能為自己唯一的兒子煉一爐仙丹,保佑兒子長命百歲,不要像他父親那樣早死。陶仲文這時已經拉著楊承祖的手,從院裡回到了那幾間大廳裡,所謂法不傳六耳,他這樣做,顯然是要說一些私密。
陶神仙要說的私密,多半是與神通有關,不適合凡人聽見。楊承祖帶來的人擔任了警衛,把內外隔絕開,不讓人窺探。等到了廳裡,陶仲文就不像在外面那般神氣,陪著笑臉深施一禮道:“沒想到,滑縣一別,今日重逢,恩公一向可好?陶某這廂禮過去了。”
第三百三十七章討餉(七)
沒有當初楊承祖借他盤纏,又為他指點路徑,陶仲文相信自己現在依舊還是穿著那補丁道袍,在鄉間靠給人做法事維持生計。正是因為楊承祖的指點,自己才有了今天的一切,他是個講究知恩圖報的人,這個恩德,他是要報的。
除了這一點以外,更重要的是,他今天能在興王府立足,靠的是當初他到王府時,確實演練了幾手神通。饒是興王多年與道人為伍,也不曾見過那些手段,登時就認定這是個真有道術的真神仙,與那些談玄煉丹的大有不同。
縱然自己身在病中,仍舊要把陶神仙留下,即使自己不能享受到仙術帶來的好處,能遺澤給自己的兒子,也是好事。那些道術讓陶神仙有了今天的地位,可是那些法術,全都是楊承祖當初分別時傳授給他的。
天知道這錦衣官年紀輕輕,怎麼懂得這麼多江湖上騙人的千術,即使是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