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當然不是了,林成哥哥,你當年看到陳倉石鼓的圖畫時有沒有發現上面很多文字已經看不清了?”
林成:“是啊。是破損的挺嚴重的”
安好:“這就是了,陳倉石鼓只有在唐初第一次被發現時,才是依舊儲存良好的,之後發生了多次戰亂,而陳倉石鼓也不斷的遭遇了破壞,上面的文字也不見了很多,最後只剩下了400多字。而剛剛我看了一下這三本拓本上的文字,多達800字左右,而且裡面連後來損壞最嚴重的乍原石鼓上的語句都是通順的呢,沒有缺字,這隻有可能是唐初的拓本。”
林成:“戰亂和石鼓有什麼關係?那麼笨重的石頭,在烽火四起的年代裡,誰還有閒情逸致來搗鼓他們?”
安好:“還真有,安史之亂時,躲在雍城的唐肅宗就因聽了石鼓的傳聞,而心生好奇,命人把它們從陳倉山運至雍城城南。可沒多久叛軍兵臨城下時,他們便將石鼓匆匆掩埋。後來公元806年時,再次被發現挖掘,814年移至鳳翔縣孔廟時,石鼓已經丟失了一面,其餘九面石鼓也損壞嚴重,字句也已經殘缺不全了。之後李唐王朝覆滅時,孔廟被戰火焚燬,九面石鼓就被盜運一空。直至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書畫皇帝宋仁宗,用高官厚祿相許,引得天下有學問的人紛紛前去尋找,這才找回這九面鼓,而乍原石鼓則又過了幾年,才被向傳師從一個屠夫家發現,那時乍原石鼓已被用作磨刀石多年了,上面的文字緊剩了最下面的四行。”安好說道這,心裡有些難受,就停頓了很久。
林成見安好久久沒說話,就道:“那後來這十面石鼓,就沒再遭遇什麼了吧。”
安好:“當然還有了。宋徽宗命人在文字縫隙間添注黃金,結果靖康之變時,金兵看上了這十面石鼓上的黃金,把黃金剔鑿後,就將石鼓遺棄了。直到1234年被第三次挖掘之後,才得到了很好的儲存。之後就藏於帝王身邊,居於廟堂之上。”
林成:“可是你說了那麼多,我還是不明白這石鼓文拓本有何價值?”
安好:“石鼓文是最早的石刻詩文,篆書之祖,它集大篆之成,開小篆之先河。是書家的第一法則。石鼓文自從被藏於帝王身邊之後,就沒幾個人可以看得見了,石鼓文拓本已經很難得了,自明朝以來,石鼓文拓本就已經出現了‘萬金收一字’的奇蹟了。”
林成笑道:“那我們這三本七八百字的,賣了,估計我們就成了首富了。”
安好道:“這三本絕對不是按照一字一萬金估價的,它們的價值遠勝於此。目前為世人所知的,石鼓文的最早的拓本,是天一閣本,現被範氏所藏。而且,那僅僅也只是宋代的拓本。目前所有的拓本的字數都不會超過450字。而我們手中這本唐初的拓本,不僅字數多,而且還有完整性,這絕對是無價之寶。”
林成道:“那我們該怎樣處置這三本書?”
☆、第五十六章 割捨
安好沉默了良久,一雙玉手在三本書上不住的流連著,林成看安好對那三本書愛不釋手的樣子,便柔聲道:“阿好,既然那麼喜歡就留著吧,反正我們現在也不缺錢,就算將來我們真的缺錢了,憑我們的能力,我自信掙點餬口錢還是可以的。決不至於會要你賣了心愛之物來補貼家用的地步。剛剛說把這三本書賣了,也不過是句玩笑話。”
安好的目光沒離開手中的書,聲音裡遮掩不住濃濃的惆悵失落道:“林成哥哥,你看這些字寫的多好啊,筆畫錯落有致的,秀氣而又不呆板,那樣的自然,渾厚,流暢。難怪那麼多的書法大師會對它痴迷不已,把它當做書法的最高境界。林成哥哥,你知道嗎?很小的時候,在我還沒看見過石鼓,沒見過石鼓文的時候。我就被詩人筆下的石鼓文迷住了。我到現在還記得杜甫和韋應物描寫石鼓文的詩句。杜甫的那句’字型變化如浮雲,大小二篆生八分’是我看到的第一句描寫石鼓文的詩句,那時候我還小,心體澄澈自由的一如藍天白雲,因此也特別的喜歡那些在空中悠悠遊走著的白雲,因此對杜甫筆下變化如浮雲般的石鼓文滿是好奇。後來又看見了韋應物描寫石鼓文的詩句‘忽開滿卷不可識,驚潛動蟄走云云’心中對石鼓文的好奇愈甚。”
說到這陷入回憶中的安好,忽然笑了起來:“林成哥哥,你知道嗎?那時候我也不知道石鼓文究竟是什麼東西,以為只是一本字帖,心裡想要是有一天自己的字能如浮雲般飄逸,如驚潛動蟄般的靈動該多好啊,於是纏著我爸爸,就要爸爸給我賣本石鼓文的字帖。我爸爸也不知道什麼是石鼓文來著,再加上我的誤導,以為那也不過是本,在隨便一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