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部分(第1/2 頁)
金雛鳳一走,慕斯遠和黎如珍也上樓了,慕斯遠說:“我們是不是也該為夏桐準備一件禮物?”
“看媽媽的意思吧,我們不能搶到媽媽前面去,媽媽會更傷心了。”
黎如珍的話也有道理。慕斯遠點點頭,說:“你預備一件什麼,下次再去帶著。看媽媽給了,你再給。”
“知道了,我會跟媽媽商量一下,價錢上不能超過媽媽。”黎如珍點頭答應了。
中秋過後,夏桐把程毓的吉服織補好了。程毓過來取衣服的時候,給夏桐帶來了一件明黃色的龍袍。
“這是順治爺穿過的朝服,清朝入關後第一位皇帝慶典時的朝服,丫頭,可得好好給我補。”
夏桐這才知道,原來朝服和龍袍還是有些區別的。朝袍是上衣下裳不相連屬的裙式袍,紋飾為上衣兩肩前後五爪金正龍各一條,此外上衣前後有日、月、星辰、山、龍等紋樣。有的紋樣夏桐根本沒見過,一點也不認識,後來上網查了一下資料,才知道一共有十二種紋樣,就叫十二章。是清代天子禮服不可或缺的裝飾紋樣。
“我的媽呀,這也太複雜了些。看得我都眼花。”夏桐洗過手,捧起了這套朝服仔細看,上衣的破洞還少一些,下邊的裙子爛的地方更多些,關鍵壞的地方都是那些繁複的紋樣。
“這個比前幾件吉服的難度要大多,這全是緙絲,緙絲是所有面料裡最複雜最精美的,織補起來難度很大,我不知能不能勝任,你要給一年的時間,看看能不能補好一件。”
“成,我不著急,你要說一個月能補好,我還不敢給你了。你放心,你要一年做好這件活,我給你二十萬。條件是保密,誰都不能說出去。”程毓又叮囑了一句。
“二十萬不做,我家夏桐一場比賽拿多少錢,你這麼費時費力的活,一年才給二十萬,不做。”慕斯年看出了這件衣服要是補好了,價錢可比那四件還貴,便開口要漲價。
“我說小二,以前我怎麼沒發現,你有些唯利是圖,斤斤計較了?人家夏桐比你懂事多了。”
夏桐聽了笑著不語,說實話,說二十萬也過得去,畢竟夏桐是利用業餘時間做點針線活,一個繡女一年能掙二十萬,已經很了不得了,要不是認識程毓,誰給夏桐這樣的便宜活?
可是慕斯年是在替夏桐爭取利益,夏桐不能扯慕斯年的後腿,只好在一旁偷笑。
“先別說什麼價不價的,我看效果,效果好,我再多給一個數,我是那小氣的人嗎?我手裡還有好幾件活呢。”
“你哪裡淘換這些東西來?”這次連慕斯年也好奇了。
“這個你別問,問了我也不會告訴你。”程毓拽拽地說完這話,放下東西便走了,氣的慕斯年在他身後扔了一個抱枕過去。
夏桐研究了幾天程毓送來的衣服,又從網上找了點資料,又找了一塊廢布試了幾天,到底也沒敢輕易上手。
慕斯年見她這麼為難,說:“算了,我們不做了,不差這二三十萬塊錢。”
“我想做,有挑戰性,一般人誰能有機會親自摸摸皇帝的朝服,可我卻有機會補它,多難得啊。”
“行行,你就慢慢琢磨,不許累著自己。”慕斯年見擰不過夏桐,也就只好換了一個要求。
九月底的時候,夏桐陪著慕斯年去做了一次複查,總算可以不用柺杖了,但是右腿還是不能承受重力,不能長時間地走路,當然也還不能開車。
不過慕斯年已經很欣喜了,用了四個月的柺杖終於可以丟掉了。
本來吳仁越一直等著慕斯年的腿好了,一起去一趟南京老家那邊。從曾祖母的日記裡知道了當年夏家回國後發生的幾件大事,夏家1945年底回國,在上海落戶辦廠,1949年做過一次抉擇,決定留在大陸,因為夏寧遠算是親共派,1950年捐資朝鮮戰爭,獲當時高層接見,1956年剛把工廠交出去公私合營,1957年便被打成右派,後面的日記便沒有了,估計是言論不自由,不敢隨意寫了。
另外還有就是知道了夏家當時來往較多的幾戶人家,夏桐和吳仁越的意思都覺得沒必要去打擾人家,畢竟和夏寧遠同一代的人都已經作古,晚輩們估計也不清楚當年的事情。
吳仁越和夏桐倒是一致想去老家那邊看看,夏家還有幾支族親,不知道現在各自的狀況是如何。原本打算等著慕斯年的腿傷好,三個人一起去,可惜夏桐現在卻沒有時間了。
因為十月份有幾場比較重要的圍棋賽事,夏桐現在也算是圍棋界的小名人,有兩場比賽的舉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