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部分(第1/4 頁)
蘇饌��暈�庖部贍蓯歉鮒登�奈錛��
夏桐聽了拍了一下他的腦袋,說:“還不趕緊把箱子鎖上,還有的是事要做呢。”
“姐,問問也不行嗎?”
“這個不值錢,才幾十年歷史,不過這個可真有點價值。”夏桐指著櫃門上那個大大的銅板說。
這枚銅錢直徑應該有二十厘米左右,上書“順治通寶”四字楷書,夏桐知道當地人有在門上釘銅板的習俗,越大越好,從以前村子裡的老房子可以看出一二,當然,夏桐她爸爸這一輩就已經很少見了,因為也找不到銅板了。
據婆婆說是為了辟邪,還有財源進的意思,不光門上,老一輩的女孩子出嫁,在紅嫁衣的前後正中位置也會各縫一個銅板,這銅板最好還是順治朝的,意思是嫁過去後會順順當當的。
這個衣櫃是羅水蓮母親的嫁妝,年代比較久,看著像好東西,首先這油漆不錯,這麼多年了還黑亮黑亮的,聽老舅公曾經自豪地說是川漆,現在想找也找不到了。而且這木頭看著也好,紋路細密。沒有一點裂縫,另外,夏桐還記得搬家時有人說過,這個櫃子相當的沉,是好木頭,可惜夏桐不認得。
“姐,家裡這麼多好東西也不能拿去賣了,有什麼用?”夏樟看了看這銅板,嵌進了木頭裡,想摳出來似乎有些費勁。
“別沒出息了。這些東西是一種傳承,好好留著,將來再留給你的子孫。不許拿去賣了。那叫敗家。”夏桐叮囑夏樟一句。
“我不要,都給姐。”夏樟豪氣地說。
“幹活吧,那是給夏家子孫留的,你只是一個保管者。”夏桐接過他手裡的鎖頭親自把箱子鎖上。姐弟倆又把沒有用的舊傢俱什麼的堆了不少進去,而且這幾個箱子放到了床底。舊舊的,也就不顯眼了。
弄好這一切,夏桐帶著夏樟從網上查詢夏培文的資料,果然找到了。夏培文是晚清的舉人,清末民初著名的山水畫家、書法家和雕刻家,祖籍江寧。也就是現在的江蘇南京,是真正的書香世家,祖上乾隆年間官至翰林院侍讀。
夏桐明白了為什麼自己的曾祖和祖父都熱衷於書法的練習。原來也是為了一種傳承,至於夏念,應該是為了追逐他父親的腳步,那時沒有網路,資訊很不發達。夏念應該不知道夏培文是誰吧?畢竟歷史教科書裡是找不到夏培文的資料。
夏唸的書法成就不如夏桐,因為他只是自己臨摹和習貼。而夏桐是得到了慕容鳳的指點又研習了不少名家名帖和拓本,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夏桐把自己今天查到的資料發給了吳懷和吳仁越,吳懷知道了悲喜交加,沒想到活了這麼大歲數,終於找到自己的根,說實在的他都想放棄了,因為他僱人查了幾個月,只查到了夏寧遠入境香港的記錄,別的什麼都沒有。
吳仁越聽了則打算這一兩天飛井岡山,他想看看爺爺還留下了些什麼線索,夏桐知道他主要是想看看老人家留下的日記,因為他的劇本才有了一個大綱。
夏桐一聽發愁了,不是發愁讓他知曉有什麼好東西,而是發愁怎麼把他帶進家門,這左鄰右舍看見了,夏桐怎麼解釋?總不能又說是來吃農家飯的吧?
可是夏桐沒法拒絕他,知道他著急寫劇本,只得先應下了他,到時找個藉口帶著夏樟回來一趟。
這一晚上,夏家三人擠在了羅水蓮的床上,為樓上那幾個箱子的財物發愁,也為即將到來的新生活和新環境而生出一絲不安與期許。
第二天一早,老舅公領著大表叔一起過來了,羅水蓮把雞鴨裝進了竹籠,讓夏樟送了過去。
東西不多,可是零零碎碎一收拾也不少,羅水蓮和夏桐最後檢查了一下門窗,把幾個房間的門都鎖了,臨出門,羅水蓮走到三張遺像前看了一眼,這才出門。
“姑,你們去城裡是享福去了,你怎麼還不捨得這些個舊東西。”羅髮根見車裡除了衣服被褥,還有竹編的小東西,小笸籮和小竹籃等,不光這些,羅水蓮一大早還去菜地摘了許多菜,又殺了一隻鴨子,因為她知道到城裡什麼都要花錢買,今天還要請孃家哥哥和侄子吃一頓飯。
“用習慣了。”羅水蓮淡淡一笑。
“姑,你不喜歡城裡?”
“這裡住習慣了。”又是一個習慣。
夏樟見婆婆不是很歡喜,便扯著羅水蓮的袖子問,“婆婆,姐姐說,給你買了好多個花盆,說你肯定不捨得養花,要用來種菜,婆婆,你是種菜還是養花?”
“花盆裡還能種菜?”
“怎麼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