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第1/4 頁)
“山下是袁紹的軍隊。”老鷹說道。
他的鷹眼視力異於常人,一里多外大旗上的字他看得清清楚楚。
“既然如此,那麼山上必然是公孫刺史和他的部曲。被袁紹用誘敵之計引入了重圍,我等得助他突圍。”徐庶道。
***********************************************************************
新月如鉤,照在山頂上遍佈的屍體和鮮血上,顯得格外慘白。
公孫瓚渾身浴血的站在山巔,旁邊站著一群將領。
其中緊挨著他的一員青年將年顯得格外顯眼。此人身長九尺,面目俊朗,頭戴銀盔,身穿白甲白袍,手中一杆四五十斤的龍膽亮銀槍,威風凜凜,極其勇猛。
七天前公孫瓚見袁紹大敗,急於乘勝追擊,只帶了八千精兵,輕裝追襲。當時袁紹的三萬多軍隊已被殺散只跟得一萬多軍隊在身邊,而公孫瓚八千精兵中還包括三千白馬義從,一個兵敗如山倒,一個氣勢如虹,公孫瓚完全完全穩佔優勢。
袁紹被追急了,在路上掉頭又派出由文丑親自率領的大戟士迎戰,結果文丑雖然勇猛,大戟士依然被白馬義從輕鬆擊敗,紛紛潰逃。
眼看袁紹已如喪家之犬,毫無還手之力。誰知道在路上,卻被八百個持盾的步兵攔路。公孫瓚再次犯了歷史上的錯誤,三千天下無雙的白馬義從被麴義的八百先登用強弩射得人仰馬翻,四散奔逃,最後只逃回半數精騎。
恰恰就在此時,從范陽奔來的顏良部趕來馳援袁紹,兩處兵馬合在一起,反將公孫瓚殺得大敗而逃,被團團困在此山上。
袁紹原本只剩下一萬兵馬,加上顏良的兩萬兵馬,合起來有三萬多。隨著時間的推移,路上被打散的部曲也紛紛歸隊,一時山下竟然圍了近五萬軍隊。
公孫瓚幾次衝殺都未逃不出去,只好死守這座高山。幸好山高且險,袁紹的軍隊雖多,幾次強行攻山都被殺了回去。
尤其是身邊的這員銀槍猛將,面對顏良文丑毫無懼色,單打獨鬥穩佔上風,其他袁軍在他面前更是無一合之將。
然而當初是輕裝上陣,所帶乾糧並不多,一天天的過去了,山上已呈箭盡糧絕的窘境。山下的敵軍圍得水洩不通。求援的情報根本無法送出。
公孫瓚臉沉如水,抬起頭來望著遠方出神。
許久他才抬起頭來,自語的說道:“衝武皇帝陛下。昔年你將幽州交給臣,可惜臣無能守住幽州,實在愧對陛下。他日地府相見,再向陛下請罪。”
身後的眾將盡皆掩面而泣。
獨有身邊的那員銀槍將高聲道:“刺史大人何必如此悲觀。刺史大人順天應人必能逢凶化吉,袁紹狗賊逆天而行必遭天譴。我趙雲拼的性命也要保得刺史大人的安全。”
公孫瓚臉上露出一絲苦笑,仰天嘆道:“我與袁紹已是多年的仇怨了。當年在雒陽,他力保當今聖上。而我卻全力擁護英明神武的衝武皇帝陛下,至此結怨。衝武皇帝挫敗黨人及袁氏的陰謀之後,感於我的忠心。才將幽州交給我管轄。當時十八路諸侯,唯有我一人被提為一州刺史,極盡榮耀。奈何蒼天無眼,衝武皇帝陛下在陳倉道被李儒狗賊設伏所害。此後新君無力掌控天下。成為劉備奸賊的傀儡,至此天下大亂,不可收拾。若是衝武皇帝在此,袁紹安敢如此囂張,安敢如此囂張……”
他望著遠山,喃喃的說道:“我至今還記得當初衝武皇帝大祭亡靈時候的情景。‘……百姓何辜,仗劍問天。不整乾坤,此心不甘……重拾河山。盛世開元。四海太平,天下歡顏’。衝武皇帝陛下啊。如今天下紛亂,群雄並起,聖上又孱弱無能,你叫臣何去何從,何去何從……”
說道後面已經是淚流滿面,語不成聲。
趙雲悲吼一聲:“刺史大人不必如此悲慼。今日趙雲就率眾將士拼殺出一條血路,保得刺史大人安然突圍,刺史大人既得衝武皇帝陛下的重託,就應傾力保幽州平安,豈可輕言生死,愧對九泉之下的衝武皇帝陛下。”
公孫瓚被他言語一激,雄心頓起,緊緊的抓住趙雲的臂膀道:“幸虧子龍提醒,公孫瓚險些自誤。我等今日就集結兵力,拼死一戰,若能突圍,必捲土重來,斬殺袁紹逆賊。”
說完對身後諸將吼道:“眾將聽令,速速整頓部曲,凌晨五更之時,隨我全力衝下山突圍,不得有誤。”
與此同時,對面的山坡上,徐庶和風逸、劉協以及王越等人,遠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