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第4/4 頁)
。
孔融高聲喝道:“來者何人?”
王越竄上前去,大聲道:“孔兗州可還認得燕山王越?”
孔融上前幾步細看了一下,臉色驚訝的拱手道:“原來是王大人。聽聞王大人自陳倉道之戰後,因陛下遇害,故掛印請辭。重新流落江湖,不知為何出現在此地?”
王越正要答話,劉協卻將手中的畫戟交給他,縱馬又向前了十步。對孔融說道:“文舉向前十步說話。”
孔融猶疑了一下。還是帶著兩名侍衛策馬向前走了十步,對劉協一拱手道:“請問先生高姓大名,可否揭下面具讓孔某一睹真容。”
劉協冷聲道:“我是誰不重要,今日前來不過是想與文舉論道。”
孔融驚訝的問道:“論道?”
劉協笑了笑道:“我曾聞先生四歲讓梨,至此美名傳遍天下,可曾有事?”
孔融傲然說道:“確有此事,先生有何疑問?”
劉協笑道:“我的疑問是,若先生手中的不是犁。而是兗州,先生願意讓出去給你的兄弟嗎?”
孔融臉色一變:“兗州是朝廷的。不是孔某個人的,自不能相讓。”
劉協笑道:“兗州是朝廷的,而天下則是黎民蒼生的。若有人曾擁得天下,卻因故不慎而遺失,而落入兄弟手中,自此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文舉覺得此人是否需仿效讓梨之舉?”
孔融呆住了,想了半天才震驚的望著眼前人。
“一春一春又一春,一帝一帝還一帝。三年之期已到,難道是他……”
孔融呆了半響,才對劉協道:“先生酷似孔某所認識的一位故人,孔某對此位故人思慕已久,能否請先生揭開面具讓孔某一觀?”
青銅面具被緩緩揭開,露出一張風華絕代的面容。
孔融仔細看了許久,再無疑慮,啪的翻身落馬,跪地拜倒:“臣兗州刺史孔融拜見陛下。”
劉協也下了馬,向前將他扶起:“孔愛卿請起。”
孔融滿臉激動,又細細的打量了劉協許久,才嘆道:“天下紛亂,民不聊生,非陛下不能收拾,臣恭賀陛下安然迴歸。只是當年陛下身居其位,臣當全力支援,而如今坐在朝堂上的是另一位陛下,請恕臣不便參與朝廷紛爭,還望陛下見諒。”
劉協笑了笑道:“文舉高風亮節,朕銘記在懷,文舉只管歸去,朕必不責怪。”
孔融又跪地拜謝,這才率軍沿路返回,不顧而去。
***************************************************************************
一紙急報飛到雒陽丞相府。
劉備的眉頭緊蹙,凝成一個川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