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第3/4 頁)
何必執泥於是否婚嫁,是否出家。故今日朕前來,就是想請小白妹妹還俗,嫁給朕,與朕一起在紅塵之**修佛法。”
女尼心神一蕩,滿臉通紅,呆了一下,隨即決然道:“不可,我已答應師父,要繼承她的衣缽,我不能失信於師父。請陛下不必再多言,速離此地,不要影響貧尼的清修。”
劉協笑道:“尊師叫你繼承她的衣缽,那麼尊師的衣缽是什麼?是她的淄衣和缽,還是她的庵主之位?錯,尊師的衣缽是傳佛宣道,弘揚佛法。你在華山絕頂,一座孤庵,幾個女尼,這佛法能傳多遠。若能貴為皇妃,朕再下旨替你宣揚佛法,又能傳多遠?哪一種傳佛,才能使你師父的衣缽發揚光大?還請三思之。”
女尼全身一震,雙眼迷濛的望著劉協。
劉協道:“還請庵主在兩年之內找到一位繼承人,朕將在華山頂上建立幾座佛堂和齋舍,以便弘揚佛法。朕希望兩年之後,庵主能還俗為小白,朕將迎娶小白妹妹為妃,兌現六年前之約。”
人已遠去,女尼仍在痴痴發呆。(未完待續。。)
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平關中
興涼倉——李儒留下的糧倉。
劉協和諸將士站在糧倉前,被眼前的盛況驚呆了。
糧食,一望無際的糧食,金燦燦的一片,如同金子一般誘人。
在這缺衣少糧的年代,這是一種何等的誘惑,何等的財富。
劉協呆了許久才問道:“這有多少糧?”
龐統喜不自勝的答道:“問過糧官了,共有五百萬石。另糧官稟報,在堳塢還有三百萬石,徐晃將軍已派兵馬前往攻打堳塢。如今李儒已死,堳塢應不日可攻克下。如此陛下則得了八百萬石糧。可供我等十萬大軍吃上八年,臣賀喜陛下,能得此糧,何愁天下不定。”
漢代一石等於六十斤,八百萬石就等於四億八千萬斤。演義中說堳塢之糧號稱可供關中士兵吃二十年是有點誇張,但是李儒手中的糧草的確儲備驚人。想當年李儒手中有雄兵二十萬,糧食千萬石,的確有爭霸天下的資本,怪不得他臨死之前說自己非戰之罪,而是天要亡他。
劉協驚問道:“李儒從何處得來如此多之糧?”
龐統道:“關中歷來乃盛產糧之地,八百里秦川沃土,當年秦國便是據此富庶之地得了天下。李儒巧取豪奪,刮地三尺,故搜刮瞭如此多糧。”
劉協望著眼前的糧食嘆道:“這些都是民脂民膏。關中數經戰亂,百姓流離失所,食不果腹,我等卻如此多之存糧。實在對不起關中百姓。且糧食放置時間過長,且會朽壞,不如將糧食分批散給百姓。以示朝廷恩德。”
龐統遲疑道:“此處糧官精通儲糧之法,倒不易朽壞。而且陛下要征戰天下,不可無糧。不如將此糧一半借與百姓,限期三年之內償還,再免其三年賦稅令其休養生息,可使關中得以安定和恢復。也為陛下日後征戰儲備糧食。“
劉協猶豫了一下,還是答應了龐統的意見。畢竟糧草是戰爭的重要資源,只能委屈關中百姓了。
劉協突然又想起一事,問道:“龍骨水車、曲轅犁、溷肥之法可有傳到關中?”
龐統也如夢初醒一般。笑道:“因此地長期由李儒逆賊佔據,故未能傳至。關中之地,一畝地能產兩石糧,若得陛下之諸般妙法。應可再增產一石糧。如此百姓將不虞無糧。”
劉協心頭釋然,隨即又道:“只可惜關中之地並未全部掌握在朝廷手中,看來西涼那邊只能辛苦馬騰了,朕須平定關中,確保無背後之憂,才可去征討韓遂逆賊。”
龐統笑道:“陛下英明。臣還擔心陛下報仇心切,急欲征討韓遂,而不顧呂布和張濟叔侄之患。如此則可放心了。”
劉協心情一陣舒暢,笑問道:“西涼之地。朕當何以處之?”
龐統道:“隴西冀縣縣令蘇則和主簿遊楚,此兩人僅憑數千兵馬便阻擋了閻行的數萬大軍,力保隴西不失,且臣查得此兩人政令清明,深得地方百姓擁戴,不如遷蘇則為隴西郡太守,遊楚為隴西郡長史,如此隴西可定也。漢陽郡有龐德將軍在,此人不但武藝高強且深諳兵法,漢陽郡應該無虞。如此加上安定郡的馬騰,三郡相連,互為犄角,不必擔心韓遂南下侵擾,可保西涼暫時安定。而北地郡之梁興,原本為碌碌之輩,不必擔憂。待得陛下平定關中,再揮師奔往西涼,則西面可定,成為陛下的大後方。”
劉協拍掌道:“好,就依軍師之言。”
*************
公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