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部分(第3/4 頁)
丞相,萬萬不可啊。大軍一旦全出成都城,則將整個成都城將不再在丞相的掌控之下。卑職擔心出城容易回城難啊!”
劉備慍怒道:“你當本相不知,只是如今三弟獨率一萬兵馬守綿竹。勢必不敵,若只派一半兵馬前去增援,不但綿竹關未必能守住,你又豈知城中留守之萬餘兵馬不會落入五萬禁軍之手?”
諸葛均楞了一下,長嘆一聲,緩緩的站起身子,登蹬上馬,高聲道:“卑職願隨丞相死戰!”
三萬蜀軍浩浩蕩蕩的奔向成都東門。
眼見城內的劉備系蜀軍逐漸消失了身影,北宮宮牆之上,劉辯緩緩的走到宮牆邊上,遙望著東面,久久無語。
“劉備與偽帝在綿竹關死戰,必然兩敗俱傷,如此則陛下頃刻去兩強敵也,屆時無論勝者是誰,必然元氣大傷,臣再率禁軍擊殺,則陛下高枕無憂也。”張任低聲道。
劉辯嘴角流露出一絲苦笑,許久才道:“但願如此。”
成都東門外,劉備率著大軍往東面綿竹關急行而去,突然緩緩的回過頭來,深深的望了一眼成都城,深深的,深深的……
“父親,父親……”
大軍剛行半日,突然一陣急劇的稚嫩的聲音傳來,令劉備和關羽心中齊齊一震。
馬蹄如風,塵土滾滾,幾騎飛奔而來。奔到近前時,卻只見馬背上都是十三四歲的小將。領頭的是張苞,跟在身後的是關興,後面居然還跟著劉備的寶貝兒子劉禪。
“父親,您離開成都城半日之間,宮內就傳來聖旨,革除父親和兩位叔叔之職位和名爵,貶為庶人。我等心中悲憤難抑,願隨父親一同死戰!”
劉備翻身下馬,一手抱住迎面而來的劉禪,一手指著成都城方向怒吼:“你想看著我和偽帝兩敗俱傷,坐收漁利,我已成全你,為何要如此趕盡殺絕?”
*************************
“江鎖雙龍臺,關雄五馬侯。益州如肺腑,此地小咽喉。”
詩中稱為益州小咽喉之地正是綿竹關。
綿竹關東側是羅紋江,西側是綿遠河,雄關則座落在險峻的鹿頭山之上,易守難攻,實為成都的堅固屏障,也是抵禦入侵成都之軍的絕佳之地。
當年鄧艾即便從陰平古道奇襲,其實也是死裡求生遇到了不懂兵略的諸葛瞻,若是諸葛瞻憑險固守,等待姜維回援腹背夾擊孤軍深入、糧草斷絕的鄧艾,恐怕魏國十年之內無力再徵蜀。只是諸葛瞻受不得挑撥,氣盛易怒,死拼硬打,最後一戰將蜀中精英耗盡,蜀國就此滅亡。
就在劉備率三萬大軍進入綿竹關的次日,劉協的七萬大軍也已兵臨關下。
關樓之上,劉備居中,關羽居左,張飛居右,兩側站著高翔、孫乾、諸葛瞻、張苞、關興和劉禪等人。
劉協率趙雲、典韋、馬超等將蜂擁而來,雲集在關下。
劉協緩緩的抬起頭來,仰望著關上,神色極其複雜,許久才喊道:“三位皇叔,別來無恙!”
劉備笑道:“託陳留王駕的福,一切還好。”
劉協望著劉備的臉,微微笑道:“一別十五年,皇叔老了許多。”
劉備哈哈大笑道:“當年陳留王不過九歲童子,如今卻已過而立之年,我等豈能不老。”
劉協問道:“今日之事如何?”
劉備沉聲道:“勸降之語免開尊口,唯有死戰耳!”
劉協指著城樓上的蜀軍,高聲喝道:“他等背井離鄉、拋家棄子跟隨你近二十年,你素來自命仁義,難道就不想讓他們回家鄉探望親人,非要用他們的鮮血,染紅鹿頭山?”
劉備哼了一聲,轉頭問道:“你等可願投降?”
“願隨丞相誓死一戰!”
兩旁喊聲如雷,氣勢如虹。
劉備仰頭哈哈大笑道:“陳留王,你徵西涼、平西域、定中原、踏江南、掃漠北,本相甚為佩服,只是恐怕這綿竹關你是破不了的。我等只要堅守半月,則諸葛太尉必然回兵來援,屆時你等腹背受敵,又糧草盡絕,恐怕連你自己都未必能安然回雒陽,不如就此退兵!”
劉協一愣,隨即也哈哈大笑:“朕賭皇叔不會堅守此關。劍閣南端已被徐晃率一萬兵馬守住,諸葛亮一月之內時決計回救不了綿竹關的;而皇叔傾巢而出,這成都城恐怕也是回不去了。朕在江油和涪城均有補充糧草輜重,至少可堅持一個月,而皇叔後路斷絕恐怕兵糧未必存有一月之糧,朕賭皇叔最終必定會出關下山,與朕決一死戰!”(未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