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4/4 頁)
算是支援劉協的王允、盧植等人也覺得大為不妥。
首先是司隸校尉黃婉極力反對陛下與普通士兵結為異姓兄弟,認為此不符合禮制,有違綱常,急得差點要撞柱子。
接著群臣極力附和,連王允、盧植等人也隨聲附和,最後王允出了個折中的主意:這五千人的隊伍仍叫“近衛御賜兄弟營”,名稱不變,意思是本營兄弟齊心協力,友愛互助如兄弟;但是與陛下結拜為兄弟之事須不可再提。
其實這一點當晚張遼和胡車兒就跟部下們溝通了一下意見:陛下要跟我們結拜兄弟那是陛下的恩德,我們自己不可不知輕重蹬鼻子上臉還真跟陛下稱兄道弟的。大家都贊同,並把這個意思轉達給了小皇帝。
所以劉協斟酌再三,同意了王允的意見。
可是有人看到這小皇帝一讓步,立刻蹬鼻子上臉了。
“臣有本要奏,張遼、胡車兒等人,原屬西涼叛逆,王越乃江湖遊俠,皆出身微末寒門,雖有軍功可遷其職,不可封侯;馬鈞,不過一介鐵匠之子,出生卑賤,雖有立功,亦不過奇技淫巧,難登大雅,晉職為考工令已屬破格提遷,若再封侯,則大大不符合禮制,有違綱常,令天下士子寒心。”
此人正是司空張溫,這話說得面不紅氣不喘的,理直氣壯,振振有詞,正義凜然的,劉協當時就差點吐血了。
一千八百年後,不是也有個政協委員,公然提出不能讓農村裡的孩子上大學,因為農村裡的孩子素質太低了,她們這種很有素質的城裡人中的任何一個人都難以容忍。
可那不過是個政協委員,這張溫可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啊,總理級的幹部啊,居然在朝堂上大言不慚的鄙視廣大勞動人民。
“司空大人,卿祖上溯及十世還是士族麼?我大漢高祖起自亭長,光武帝起自布衣,均為微末寒門,你這是要蔑視高祖和光武帝麼?士族和寒門難道是天生註定的嗎?士族子弟碌碌無為,難道也要拜官封爵?寒門子弟有經天緯地之才,難道也要棄之不用或任意冷落?我朝取官,當唯賢能者是用,豈可論門第高低?張、胡、王、馬等人,在此次驅賊之戰中,居功至偉,理當封侯,此事休得再提。”
張溫被劉協一通連珠炮般的逼問問得啞口無言,想不到這九歲的小皇帝居然這麼伶牙俐齒。按照常理不應該是手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