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第2/4 頁)
都乖乖給太醫看了,太醫姓程,也是鬍子花白的年歲了,程太醫笑道,“小殿下們小郡主都很好,殿下這裡,閩地潮溼,會有些不適,臣也預備著,一會兒煮好湯藥,殿下泡一泡,三日用一次虎骨酒。”
謝莫如認真聽了,笑問,“程太醫可用過飯了?”
程太醫道,“臣已用過了,晚上用些滾湯滾水的,格外舒坦。”這一路行來,飯食再沒有不襯心的,程太醫時常出入宮闈,也知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且他人老經事,縱使對謝莫如不大瞭解,也知五皇子府在事務安排上不同尋常,必有能人主持。
謝莫如道,“閩地潮溼,要覺天冷,晚上讓丫環備幾個湯婆子。薛長史有了年歲,柳治書身子骨不大結實,就勞你繞道過去也一併給瞧瞧,用什麼藥,只管去藥庫那裡取,倘是有什麼藥沒有,只管過來同我說。”
程太醫應一聲是,想著王妃真是個周全人哪。
程太醫躬身退下,五皇子道,“還是你想的周全。”
謝莫如笑,“這些瑣事,原是我分內的,殿下腕上用過藥,再去找他們商議事情吧。”明日要正式接見藩地各州府官員,今天當然要跟屬官們碰個頭兒。甭以為藩王這差使好乾,你縱使帝都來的強龍,當地的地頭蛇也得掂一掂你的份量。
當然,自來官員不得在祖籍為官,這是官場明例,所以,總督、巡撫、知府等,都是外任,算不上地頭蛇。但,如果這樣就以為他們與藩王一條心,那就是發夢了。
便是謝莫如,也得準備接見各官屬女眷了。
所以,自己人這裡的心,當然更得攏齊了。
☆、第174章 宴飲
五皇子第二日正式見地方官,文官以蘇巡撫為首,蘇巡撫之下是周按察使、接著是閩地的六位知府,再有文學政等人。武官以唐總督為首,永定侯次之,接下來是昭武將軍、安遠將軍、廣威將軍,這三位是閩地駐軍的將領,廣威將軍之下是海軍的一位李將軍,一位王將軍,這兩人品階也不低,均是正四品,只是現在海軍存者不至三千,有將無兵,將也有些憔悴。
五皇子先宣讀了穆元帝的聖旨,穆元帝對海軍之敗非常生氣,基本上除了昭武將軍守城有功外,諸多官員都受到訓斥,另外就是朝廷對於閩地軍政聽五皇子吩咐的事了。
大家聽了聖旨,起身入座後不免再說幾句請罪的話,但唐總督與永定侯還是很穩的住的,主要是五皇子早給了他們準話。
五皇子也表示了自己對於海匪的憤慨,五皇子沉聲道,“本王早晚要將海匪滌盪一空,還海境清寧。”
唐總督道,“殿下英明,臣亦做此想。只是將要入冬,此時並非戰時,再者,兵者,定要慎重方好。”唐總督是不主張再出戰的。
永定侯沒說話,蘇巡撫道,“守境無憂,但要海戰,天時地利皆不及海匪,殿下慎重方好。”
周按察使是文官,他道,“兵事臣不大懂,只怕擅自說話誤了殿下。”對戰事不做評論,不過,周按察使也有話說,“先時為抗海匪,沿岸百姓都往境內遷移,如今不打仗了,這些百姓如何安置,還請殿下明示。”
五皇子問,“這事怎麼說?”
永定侯道,“當初也是為了海境百姓的安危,方令百姓內遷。如今海線雖不打仗了,但海匪未靖,隨時都可能再上岸搶掠,為保百姓安然,臣以為當在境內安置百姓,不令百姓再回到危機四伏的海岸居住。”
周按察使道,“那些海民,平日都是依靠大海為生,乍然遷至境內,以何為生計?”
永定侯道,“朝廷可賜予田地耕種。”
周按察使嘆,“侯爺未去過海民安置處,那些海民,無時不盼著回家呢。何況,閩地多山地,少平原,哪裡還有地方安置海民。”
永定侯仍是鐵著一張臉,“一日海匪未靖,一日不可令海民涉險。”
周按察使氣道,”侯爺若有本事,當靖平海域,而不是因懼於海匪,而令百姓離鄉!難道人怕被噎死,就不吃飯了嗎?”
永定侯冷著臉不說話。
唐總督道,“二位都消消氣,殿下剛來,你們就這樣吵個沒完。都是為了百姓著想,咱們再商議就是。”
周按察使正在氣頭上,總督的面子也顧不得了,怒道,“商議商議,天天商議,諸位大人倒是拿出個主意來!給百姓一個安身立命之地!”
吵成這樣,五皇子還耐著性子問,“那依周大人的意思呢?”
周按察使道,“回遷百姓,重建海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