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部分(第3/4 頁)
的話氣得差點就想動人。
張家手中的土地並不少,但真的沒有兼併土地,完全都是用略高於當時市價的錢財購買的,而這些土地全都是因為戰亂而被拋荒的土地。張家獲得土地後又藉此吸引無地的百姓成為張家的佃戶,再加上張家對佃戶的待遇又遠高於其他家族,這就使得張家的名聲在民間非常之好。反過來,這又使得張家對百姓的吸引力更加強大,很多失去土地的百姓就這樣再度被張家接納。即便沒有多餘的土地安置,張家卻還能利用自家在草原上的牧場安置多餘的百姓。再加上張家的眾多作坊和商鋪。依附於張家壓成為幷州百姓的,條牛路川這也是張家在短短十餘年兩世刪有了能於太原王家這樣的大家族相抗衡的實力的真正原因。
而且荀謀根本不能指責張遼。張遼以土地數量為基準收稅同樣將張家的土地也包括了進去,人家以身作則,荀堪這個在幽州根本就沒有大量田產的幽州刺史又怎麼可能去指責呢?
而且張遼並沒有一意孤行,他同樣也做出了讓步。那個。一定數量的免稅土地就是張遼的讓步,這含糊其辭的一定數量完全可以用談判來解決。但若是冉州、幷州的世家依舊不願接受,荀堪完全可以想象到精銳曹軍出動的場景。
“文遠,此事非但牽扯極廣,而且事關重大,絕不能輕易做出決定。我看應當先將幷州刺史田國讓請到薊縣,再將幽、並二州中非本地籍的官員也叫來一同商議周全才是。”荀堪已經明白了張遼要在北疆試驗的決心,自然不會再開口阻止。但是他卻堅持召集眾人商議,這也是荀謀為張遼著想,拉著一大票人分擔張遼壓力的舉動。
張遼心中感激,但卻沒有露出表情。他與荀謀的關係從那一年在代郡截住荀謀的馬車開始就一直保持的極好。數年內在軍陣上的配合默契,之前在大城山產業上對荀堪的大手筆,這都是張遼拉攏荀穗以及荀謀身後的潁”荀家的手段。荀家也是士族世家,同樣田產眾多,若是荀家對張遼的試驗表示支援,或者只要能保持沉默,張遼的壓力都會大大減弱。
“友若先生名望深乎,此事我看就由友若先生首領倡議,遼附膜其後,以在北疆探討新政,試驗新政的名義召集眾人就是。”
張遼如此選擇並非是對荀謀的投桃報李,而是因為新政說穿了還是政務,張遼雖然是新政的幕後發起者,但是他的身份卻是一個將軍。即便是他這個將軍擁有監督北疆政務的權力,張遼也不希望給好容易建立起來的軍政分離的制度開一個不好的口子。
所以苟謀這位幽州地方政務長官大頭就勢在必行,張遼隨後附膜,也可以說成是執行政務監督以及用軍認為政務行為作保證。雖然有掩耳盜鈴之嫌,但畢竟是避免了軍方直接干政的指責。
“此事倒是不急。既然商人來了文遠不願出面。那世家中人又如何呢?”荀謀見才才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心中也有些放鬆了。
“友若先生是說司馬家的另外二達以及各地世家派遣北上的家族子弟?”
“司馬家的小子可是打著響文遠你求教《管子》的名義北上的,你難道能視而不見。還有龐家的龐山民,也是藉口向你討教《天演論》而北上薊縣。至於其他家族的人到是沒有身份高於這兩家的,但無論如何,他們都是各家族的臉面。文遠你總不能不給人家面子吧?”
“友若先生你還漏了一人。”張遼笑道:“曹馥那子一到薊縣就以弟子和侄子的身份鑽到我的家中。曹子廉可是一頭大鱷啊!至於司馬家和龐家,有仲達與士元接待,他們要的不過是確切訊息,仲達、士元那邊足夠啦。至於世家子弟,我看不如咱們召集幽州文人搞一次聚會,這乞巧節過去了,中秋節也過去了,不過九月初九尚未來到,咱們可以藉著九月初九佩萊黃、食蓬餌、飲菊花酒的機會搞一次文會,讓幽州士人與各家族子弟各展其才,也算是為幽州留下一次文壇佳會。”
張遼的提議荀辣自無不同意之理。無論身份和經歷如何,荀謀的本質依舊是個士人,對於士人之間的文會還是很熱衷的。
“若真是如此,幽州也可擺脫“士林荒漠。的惡名了。僅僅一個盧子幹,很難撐起幽州士林啊!”荀謀說到此處頗有些感慨。
幽州並非沒有士人,但是卻缺少能在學術界和文學界留下濃墨重彩計程車人。雖然後世那一直興旺到盛唐時期的范陽盧家就是起始與盧植、盧毓父子,但如今的盧家依舊尚未從盧植病故和北疆戰亂造成的損失中恢復元氣。盧毓雖然從幽州進階到了中央,盧家依然還在打基礎的階段。而幽州如今所謂的名士則更多的是在軍事和政治上展現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