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
注1:古代計量時間的單位
時辰———十二地支紀一晝24小時為十二時辰:前半夜11時至1時為“子時”,午夜1時至3時為“丑時”,後半夜3時至5時為“寅時”,早上5時至7時為“卯時”,上午7時至9時為“辰時”,9時至11時為“巳時”,11時至下午1時為“午時”,中午1時至3時為“未時”,晚上7時至9時為“戌時”,9時至11時為“亥時”。每個時辰各佔兩個鐘頭。可見“從巳時直殺到未時”相當於現在的“從上午9時直殺到下午3時”。
更點———古代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丑時為四,寅時為五更。把一夜分為五更,按更擊鼓報時,又把每更分為五點。每更就是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即120分鐘,所以每更裡的每點只佔24分鐘。由此可見“四更造飯,五更開拔”相當於現在的“後半夜1時至3時做飯,3時至5時開拔”。“五更三點”相當於現在的早晨5時又72分鐘,即6時12分,“三更四點”相當於現在的午夜1時又96分鐘,即2時36分。
刻———古代用漏壺計時。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裡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而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即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鐘。可見每刻相當於現在的14。4分鐘。所以“午時三刻”相當於現在的中午1時43。2分。
佛教時間:一晝夜等於30須臾,一須臾等於現代時間的48分。一須臾等於20羅預,一羅預等於2。4分。一羅預等於20彈指,一彈指等於0。12秒。一彈指等於20瞬,一瞬等於0。006秒。我們常用的一剎那應該是0。018秒。
第一卷 第二章
更新時間:2009…1…3 20:05:47 本章字數:4851
大漢初平元年,春,正月。
因董卓擅廢少帝,鴆殺太后,挾持朝臣,穢亂宮廷,殘暴不仁,濫殺百姓。西園軍典軍校尉曹操逃出雒陽,回到陳留,得到陳留孝廉衛茲資助後又散盡家財,得兵五千餘人,樹“忠義”大旗。一時間,豪傑響應,應募之士,如雨駢集。
與此同時,東郡太守東郡太守橋瑁,詐作京師三公移書與州郡,力陳董卓罪惡,雲:“見逼迫,無以自救,企望義兵,解國患難。”
於是,積壓已久的矛盾終於爆發了。關東各州郡諸侯以此為由紛紛起兵討伐董卓,並且共推有著“四世三公”家族背景的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袁紹以此自領車騎將軍之職,其餘諸將,皆用車騎將軍名義授予官職。袁紹與河內太守王匡屯駐河內,冀州牧韓馥留在鄴城,負責全軍糧草供應,豫州刺史孔伷屯潁川,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張邈之弟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與曹操俱屯酸棗,後將軍袁術屯魯陽,各地均有數萬之兵。
眾諸侯於酸棗會盟之時,築臺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紹登壇。紹整衣佩劍,慨然而上,焚香再拜。其盟曰:“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鑑之!”
檄文飛傳天下,一時間,關東諸侯聲勢大振。
董卓聽聞關東諸侯起兵,遂鴆殺少帝,並傳令各地加強防守,派胡軫、華雄於汜水關迎敵,自己則帶著呂布前往虎牢關。又因為聯軍聲勢很大,更怕白波軍渡河南下截斷其往關西老巢的退路,於是在私底下也做好了把漢獻帝從洛陽遷到長安的準備。
酸棗,關東諸侯會盟之地。
清晨,張遼走出營帳,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後開始活動身體舒展筋骨,在離他不遠的地方,一群士兵正在訓練,從他們的動作中可以就看出那不過是一群新兵。動作不夠齊整,服裝雖然還算統一,各人動作也很有力量,但整體行動間沒有氣勢,除了他們手中還算齊備的武器以外,他們沒有一點軍隊的樣子。用張遼的話來說就是:這完全就是一群沒有見過血腥的菜鳥,現在要是讓他們上戰場遇到西涼軍,我們絕對會看到一場單方面的屠殺。
這時,位於大營中心的大帳中走出一人,此人身材只比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