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3/4 頁)
如何發射?炮彈嘛,一般不就是用炮打出去嘛,問題是洪濤沒有大炮,暫時也做不出大炮來,別說大炮,小炮也不成,鑄造這門學問看著簡單,做起來是很難的。目前金河灣的鐵匠們都不會這門手藝,就算是學,也得需要不停的實驗、不停的琢磨,進展很慢很慢,浪費很大很大。那些銅礦開採出來,光熔鍊就已經是他們的極限,再弄銅錫合金就已經玩不轉了,玩鑄造遙遙無期。
洪濤現在非常恨自己當年上學的時候不好好學習,去首鋼實習的時候沒和翻砂車間的技術員多溝通溝通。這尼瑪誰能想到啊,翻砂車間是鋼廠裡最艱苦的一個地方,又髒又累又危險又不好玩,能不去洪濤絕對不去,所以他對鑄造這門手藝基本只停留在某幾個名詞和概念中,對金河灣的鐵匠們也沒有太大的幫助。
原本他還想去找羅有德幫忙,從南宋僱傭幾個會鑄造的匠人,然後照方抓藥,連綁帶騙的給弄回來,好吃好喝供養著。誰承想他剛提出這個要求,羅有德就拒絕了,不是他不肯幫忙,而是他真幫不上忙。在古代能鑄造大型物件的匠人都是大師級的,基本都被國營工廠僱走了,市面上根本見不到。以羅有德的身份,他還真接觸不到朝廷承辦的這種國企,更沒地方挖人去,這些工匠都是半強制性的工作,政府給你錢,也不少給,但你幹什麼活兒、在哪兒幹活是沒有選擇自由的,通常都是拖家帶口的住在國營企業裡面,不熟悉這個領域的人,根本就找不到他們在哪兒。就算找到了也沒用,那種地方都有軍隊駐守,羅有德也沒那個膽子在軍隊眼皮子底下給國營工廠搗亂。
第七章霍奇基斯榴彈
鑄造大炮看來短時間內是沒希望了,但洪濤不死心啊,光靠弩箭他覺得非常不保險,破壞力太弱了。青銅炮沒希望,那就試試木炮唄!木頭還能做炮?必須的,抗日戰爭時期,還有這種木頭炮在使用,一般就是塞上一堆石頭子當霰彈槍用,射程、威力都很糟糕。不過現在是在大宋朝啊,面對的也不是荷槍實彈的鬼子,而且是要用在海上,射程不遠洪濤可以忍受、威力不大洪濤有辦法改造,只要能用就可以!
咋做呢?洪濤自從有了鯨皮紙之後,沒事就會把自己記憶中對目前可能有幫助的東西寫下來,其中就有他上輩子在美國博物館裡見到過的一種榴彈炮。它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一種武器,發射一種叫做霍奇基斯榴彈的炮彈,那玩意有詳細的介紹,製作起來非常簡單,洪濤在老鼠超人號上也做過,蹦出去200多米遠,還能爆炸,甚至在水中爆炸,很是好玩。當時洪濤用它去炸金槍魚群,貝里斯近海經常能聽到咣咣的響聲。
這種短管榴彈炮和霍奇基斯榴彈,就是洪濤目前想做又覺得可行的武器裝備。榴彈炮和加農炮是一對兒正相反的炮種,榴彈炮炮管短、初速小,發射彈藥軌跡是拋物線,加農炮炮管長、初速大,發射軌跡更平直。洪濤畫的這種炮說是榴彈炮,其實那玩意就是一個臼炮,倍徑比只有5,短粗短粗的,就像一個大炮把前面的炮管全鋸掉,只留後面一小截炮尾,看起來可滑稽了。不過千萬別小看這個醜陋的玩意,它的優點很多。比如說膛壓低、口徑大、能曲射,是攻城的利器。缺點嘛,也很多,射程近、準確性小、穿透能力弱,其實它就是迫擊炮的原型。
使用這種炮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用比較簡單、粗糙的開花彈。古代的炮彈為啥都是實心的?為啥好幾百年都沒變?原因很簡答,鑄造和火藥技術不過關!炮彈要想打得準、打得遠,就得加長炮筒、加強炮筒密封性、加大發射藥量。可是炮筒長了、密封好了,發射藥多了,又帶來另一個問題,膛壓太高。炮彈外皮薄了吧,經受不住發射時候的膛壓,直接就在炮管裡炸了。炮彈外皮厚了吧,裝藥就少,一炸兩瓣,還不如實心炮彈威力大呢。
所以在沒解決炮彈外殼的製造工藝之前,開花彈已經發明出來了,但使用起來有很多限制,尤其是在海戰時,一般都用加農炮發射實心穿甲彈來損毀對方船體結構。這種情況一直到19世紀才改觀,從而也造成了木質風帆戰艦向鋼鐵外殼的戰艦轉變,因為木頭已經經受不住開花彈的打擊了。
除了炮管之外,想用開花彈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引信,也就是說,你該如果讓開花彈碰到目標就爆炸呢?在**沒有發明之前,做不出**,也就做不出撞擊發火裝置。炮彈射出去,如何讓它爆炸就成了關鍵,必須有個可靠的發火裝置。最開始人們用個藥捻當點火裝置,但那玩意燃燒速度不穩定,有的剛出膛就炸了,有的打出去半天還沒炸,摔滅火了。
後來有人想出一個辦法,就是用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