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總有防不勝防的時候,那麼,平均每天損兵之數就可能多於500,或許達到1000,有可能不到兩月,我方人員就已損傷殆盡,不攻自破矣!”
馬良道:“敵方用計,你就不會用計?”
馬謖道:“這是正面抗衡,敵兵多,我兵少,敵兵多損失些於大局無礙,但我兵多損則全軍覆沒。”
馬良沉吟半晌說道:“有道理!那麼依你應該怎樣呢?”
馬謖道:“實在很難。可以這樣試試:把主力安排在這座小山上。而在對面山崗上也安排一支偏師,這樣敵人要佔街亭就由它去佔,當他們企圖哄搶戰利品時,我軍突然從山上衝下,敵軍遠道而來,戰力減損二成;我軍以逸待勞,戰力可加二成,我軍居高臨下,戰力可加三成,如果敵兵無備時我軍突然攻擊,戰力對比又可加三成。這樣我軍雖止5 萬,卻可戰敗敵兵十萬。敵兵雖然還剩5萬,但不管怎麼周旋,總是好辦些了。”
馬謖這話,初聽起來還真有點道理。但楊華是“過來人”,知道事實上行不通,他想了好一會兒才說:“你的推理有漏洞。一方面,敵將是非常人,可能早有準備你會從山上衝下,起不到突然襲擊的作用;另一方面,敵兵尚若只有10萬人,被你全部擊潰另當別論,但他們有15萬人則不同,即使被擊潰10萬,還有5萬,此時你為強弩之末,必為他所抵擋。而那些潰兵,也就不會逃散,有時間重新聚攏。時間一長,你四面被圍,後方丟失,如何再戰?”
馬謖嘆道:“楊兄說的有理,我認輸。但我覺得與其撐到最後再敗,不如孤作一擲。早敗則主力不會受損。如若晚敗,主力已經深入隴右,恐怕就此回不來了。”
這時楊華注意到計分器上現出一行小字:“楊華首次舌戰以道理獲勝,加分10”。
馬良出來打圓場道:“總之,整個戰役如此佈局,原本就是敗多勝少,勝算充其量只有四成。”
楊華猛然想到,現在看來馬謖並非不講道理之人,而整個戰局的敗算較大,連馬良都能看得出來,諸葛亮這樣智力絕頂的人不可能不知道。既然如此,還要“揮淚斬馬謖”,莫非是在找個替罪羊?楊華背上不禁有些冷汗:看來政治鬥爭,古時便有黑幕,不唯今朝啊!
馬謖其實是個開朗的人,他並沒有把剛才的勝敗放在心上,立即如約教了楊華“舌戰”之法。原來舌戰的正面說服方法可分為三大類:除了剛才楊華所用的“道理說服”之外,還有“利害分析”以及“感情誘導”兩大手法。楊華聽後若有所悟:難怪傳說中劉備那大耳賊逢人便哭,原來竟是舌戰之中運用“感情誘導”的高手!而劉備竟有如此高超的招攬人才能力,值得自己加倍注意。
正在冥想之際,馬良忽然說道:“從剛才的戰例分析可見,實力對於戰爭勝負是有極大作用的。要幹大事,勢單力薄難以成就,如若投靠一些大勢力,或許可以事半功倍。不知楊兄弟對此有何想法?”
楊華反問道:“季常兄有何腹稿嗎?”
馬良道:“劉景升曾幾次請我出仕。”楊華暗想,如此人才可不能被他人搶去。於是拿出計分器,故意擺弄幾下,然後說道:“我佔了一課,發現劉景升命不久矣!而他一死,必然要立次子劉琮為繼。這樣一來,廢長立幼,部下勢必離心分裂,整個勢力將會不戰自亡。”
馬良嘆道:“楊兄弟分析得有理。立劉琮為儲之事,我也聽說了……那麼,新野劉備,聽說頗為仁義寬厚,如何?”
真是說大耳朵,大耳朵就來了!楊華於是趕緊說道:“不能被假象所迷惑。我且問一個問題:當新野被曹操攻擊,不得不放棄的時候,如果是仁義之師,究竟是以軍隊裹挾著新野十幾萬百姓一起逃走呢,還是把百姓留在新野城,軍隊單獨撤退呢?”
馬良毫不猶豫答道:“攜民而逃是極其愚蠢的行為,這樣一來軍隊走不快,必然會被追及,敗得慘不忍睹。”
馬謖接著說道:“而且兵敗之時,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百姓必然陪同遭殃!”
楊華介面道:“但是有一點大好處,你們想過沒有?把‘殘殺百姓’的惡名栽給了曹操,把‘仁義’的美名留給了自己。”
馬謖氣憤道:“這真是一條毒得不能再毒的毒計!誰會這麼幹?難道……”
楊華正色道:“現在當然還沒發生,不過你們可以拭目以待。”
馬良沉吟道:“原來劉備竟有這種可能!但剩下的曹操、孫權兩家,我都有些感冒……”
楊華趁機道:“何妨多等一些時日,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