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1/4 頁)
當初在安州城雖只是一面之緣,楊希茹卻隱隱約約覺得,那些傳言,怕是和帝都傳聞不符。
再有安州城裡沈承和沈佑因楊希和發生衝突一事,別人不知道,楊希茹姐妹卻明白,沈佑挾公府之危,愣是沒有佔到絲毫便宜。甚而瞧著智計多端的沈亭,最後也被逼的遠走。
這樣的沈承如何會是帝都傳言中那個懦弱無能一無是處的廢物?
且如楊希和這般被人密密實實的護著偏還讓人挑不出一處錯處來,無人細想時,楊希茹內心不是不羨慕的。
當然,還有一個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不計一切代價令楊希和痛苦。
以自己之前觀察,不難得出結論,那楊希和和沈承定然關係匪淺,要說沒有男女情愫,絕無可能。
不然,楊希和何以會斷然拒絕青梅竹馬的沈亭?
一想到自己搶走沈承後,楊希茹失落痛苦的模樣,楊希茹當真覺得快意的緊。
既是自己中意的,又委實是有能力的,更能令楊希和痛苦,這樣的姻緣,委實是再好不過。
一路跟著黃氏行至屋間,楊希茹念頭越發堅定,竟是甫一進屋,就噗通一聲跪倒在地:
“還望嬸母成全。”
“說吧,到底是怎麼回事。”黃氏寒聲道。如果說方才還是猜測,眼下卻是已然確信,怪不得裘家會突然託人上門提親,只不知這死丫頭是什麼時候起了這等心思的。
“嬸母——”楊希茹忙搖了搖頭,索性開誠佈公道,“我和沈家公子,見過的次數並不多,要說見,也就是當初安州踏青時,車馬突然驚了,多虧沈公子仗義相救……侄女兒是對那沈公子有好感,若說彼此之間私相授受,卻是萬萬不敢……”
說道這裡已是含羞帶怯:
“之所以請嬸母答應了這樁婚事,一則不瞞嬸母說,是我私心裡,確然以為沈公子並非世人所以為的那般廢物,”
“二則也不想同姐姐分開,嬸母放心,姐姐和二公子是要繼承國公府的,至於我,只要能同沈公子長相廝守,便再無所求,且有我在,雖不說能讓他們兄弟化干戈為玉帛,卻總能讓他們相安無事……只要嬸母成全,這份恩典,希茹這輩子都感激不盡……”
作者有話要說: 時光荏苒,又是一年中秋節,蘇軾說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實在太貼切了。願所有的親們長長久久、幸福安康,一世無憂,愛你們(*^__^*)
第116章 116
“你這親家呀,倒也是個伶俐的,”周氏又一次來至府上,說起太僕寺卿楊澤安一家時,口氣裡便有了些揶揄。
別說其他人,便是自己這個媒人都不看好這樁婚事。也因此,上次被那黃氏拿“和老爺商量一下”為藉口駁了臉面時,周氏是完全理解並做好了被拒絕的準備的。畢竟,沈承那就是個大火坑,該有多不待見閨女,才會把人往這裡推啊。
只受人之祿忠人之托,明知道再上門去問九成九會惹人厭煩,可為了得個實信,周氏還是再次登門。
再沒料到,黃氏竟是忽然鬆了口。
“我瞧楊夫人的態度,這事兒興許還真能成。說是已經著人快馬加鞭往安州府送信,單等著他那大伯子的信到了,就能有決斷了。”周氏抿著嘴笑道,“你想啊,真是覺得不妥的話,定是直接就拒絕了。既然派人送信給女孩兒的親爺孃,分明是認可了婚事才對。”
最後又意味深長的加了一句:
“這人心啊,果然都是偏的,我瞧著你那親家母的意思,分明是想讓她那女兒得個助力……你倒是個有福的。”
親兒媳是依照自己心意選的,到時候自會敬著婆婆。唯一的不安定因素就是繼子了。可選了楊家的話,所謂親疏有別,不做官也就罷了,真是進身官場,楊家願意關照的也定然是外甥佑哥兒,而非沈承。
沈承註定得不到岳家的扶持。甚而連本應跟他最親的妻子都是小姑子的人。
以上種種,已是註定了那沈承這一世都別想有出頭之日。
“瞧嫂子說的,”裘氏嘴裡嗔怪著,心裡卻很是得意——周氏的話裘氏哪裡不明白,卻並不以為忤。這麼百般圖謀,可不就是為了遏制繼子,讓他沒有翻身之日?
只這話畢竟有些敏感,裘氏也不願多說:
“若非嫂子這麼盡心盡力的幫著周旋,我們家哪能心想事成?對了,澤哥兒那裡……”
聽裘氏提起自家兒子的婚事,周氏臉色就有些不痛快——
說心裡話,周氏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