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1/4 頁)
看著歸清客棧裡滿滿的客流,和高談闊論的人們,這日子就跟之前一樣,好像沒有一點變化。
但仔細看,還是能夠看出變化的。
縣城裡角落處出現的乞丐和流浪的人多了起來,個個面黃肌瘦,衣不蔽體的。
因為這些人的出現,縣城裡的安全問題也多了起來,經常聽到有人被搶了,或者哪裡出了什麼事。
因為不時有點小騷亂,大家出門的時候,都警惕起來。而對出現在街邊的乞兒們,居民們的態度就微妙許多。
有友善同情的,就給他們施捨個饅頭。但態度不好的,連踢帶踹也不是什麼罕事。
這些乞丐,大部分都是從災區過來的。家被摧毀了,他們只能被逼著離鄉背井,到其他地方討食過日子。
面對這些可憐人,有些人是很同情的,可因為這中間的一些害群之馬,大家都不敢靠近他們,生怕自己也遭殃。
尤其是那些僻靜的角落處,經常會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到了晚上,居民們都離這裡遠遠的。
歸清客棧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了縣城裡最大的客棧,其他客棧酒樓,早就被甩到腦後去了,雙方根本沒有可比性!
儘管如此,這些客棧酒樓也不是完全沒有了生意,老客戶還是會過來光顧的。
在縣城中心處,威武大氣的兩層、三層樓建築,讓人望而生畏。
這樣的地方,又位於中心地段,自然是沒有多少乞丐敢靠近的,生怕得罪了貴人,那可死都沒地說了!
不過,在晚上客人們離去的時候,有不少乞兒躲在酒樓客棧後頭的泔水桶處,等著在這裡撿一點吃的。
但是,可憐的他們總會遭到驅趕,別說填飽肚子,一天能吃上一頓已經很不錯了。
慢慢地,他們發現,有一個客棧的人卻沒那麼兇狠,反而還給他們留了一些吃的!雖然這些吃的依舊是客人剩下的,但沒有遭到驅趕,這已經是天大的仁慈!
收到訊息的乞兒們都趕往這裡。來這裡的乞兒越來越多,到了最後,直接聚了二三十來人。
人一多,矛盾自然也多了。若不是還要守著這個地方找吃的,可能這裡直接變成了戰場!
出現在這裡的乞兒年紀都不大,最小的才五六歲,最大的也才十來歲。
出現在青柏縣裡的孩子們分為兩種情況。
一是家鄉遭受了洪澇,家園被沖毀,流離失所至這裡。
另一種是家鄉遭受了旱災,顆粒無收,只能無奈跟著家人來到這裡討生活。
這兩種人情況不同。一種是和父母一同過來的,一種是失去了父母,流浪至此的。
有父母呵護的,路途再怎麼艱辛,日子也不會太難過。而沒有父母在身側的孩子,能夠獨自走到這裡,這中間經歷的困難可不止一星半點。
沒有人愛護的孩子,遠比其他孩子更為兇悍,因為他們知道,若自己不堅強起來,沒人會理會他們。
周志偉就是這樣的人。他原本美滿的家庭,就是被洪水給毀了。
父母把生存的機會留給他和妹妹,然後倆人被洪水給沖走。
之後,他忍著悲痛,帶著比他小五歲的妹妹,毅然決然地從已經滿目瘡痍的家鄉離開,經歷了重重艱難,這才來到了青柏縣。
到了這裡之後,他才發現,現實遠比他想的更加殘酷。
這裡雖然很繁榮,但卻沒有他們的容身之地。
他年紀也不大,就十三歲,還是個半大的孩子。之前走了一路,本來就不胖的身子,更是消瘦到極點。
他年紀小,也不夠高大,衣衫襤褸,想去找份工作,還沒到門口,就被人當蒼蠅一樣趕走。
他只能每天帶著妹妹出去乞討,就為了不餓死。
剛開始的時候,他們還是能夠吃上一點東西的,但隨著外來人的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大,影響越來越壞,那些好心人都被逼走了。
若不是在歸清客棧後頭找到一點吃的東西,他們真不知道如何熬下去!
對於歸清客棧的善心,他無以為報,只能帶著妹妹到到山上去撿柴火,然後背到歸清客棧後門,作為報答。
他也不是每天都會上山的,但他只要有餘力,就會這麼做。
他的教育裡,沒有不勞而獲這樣的思想。
雖然日子過得很艱難,他和妹妹只能找個破屋子度日,但能和妹妹一起,他已經很滿足了。
可是,他沒想到,原本以為已經夠悲慘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