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第4/4 頁)
且有標準的格式,如有違逆,輕則受責罵,重則直接被‘駁放,,即取消考試資格。
何為作保呢?這更簡單了,為了確保考生填寫的資料是否真實,考生考試的時候會不會作弊,朝廷要求,參加春闈的舉子必須通保。
通保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舉子相互作保,一種則是請朝中大臣作保。
一旦舉子有什麼‘不軌,,作保的人與舉子一併嚴懲。
劉晗暗自思忖:現在距離考試還有一個多月,兩人找他應該不是為了商討考試細節,估計是想拉他‘通保,。
PS:嗷嗷,查資料查得差點兒吐血,⊙a⊙??
☆、第148章 麻衣如雪(三)
這次,劉晗卻猜錯了。
兩人的問題,比‘通保,麻煩得多。
“…???什麼?你們不曾回原籍參加鄉貢?”
劉晗聽了兩人的訴說後,吃了一大驚,他放下酒盞,深沉的目光來回在兩人身上轉來轉去。
“是呀,”被劉晗看得有些不自在,文弱士子訕訕的笑了笑,辯解道:“其實,君直兄也知道,朝廷雖明令‘明於理體,為鄉里所稱者,為本縣考試,,但實際上,徹底落實這一點並不容易,‘寄籍,者逐年遞增,早就是士林心照不宣的秘密了。”
這也是實情。
時下交通不便利,比如有那外出做官,或者遊學的人,基本上都不在原籍,若是嚴格按照朝廷法令,返回原籍參加鄉貢就太麻煩了。
若是跑得遠的,光路上就要耗費幾個月的時間,途中再有個意外,極有可能趕不上當年的考試呢。
當然,這是‘寄籍,現象形成的客觀原因。
隨著科舉制度的日益成熟,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科舉入仕的大軍中。人多了,就容易產生競爭。有了競爭,就有人開始琢磨找‘捷徑,—這是‘寄籍,形成的主觀因素,也可以稱之為古代版的高考移民。
木錯,在大唐,鄉貢取士的時候,也存在地域差別。和後世一樣,長安所在的京兆府以及同、華二州,獲得鄉貢推薦的機率更大,引得越來越多的讀書人爭相在這幾個地方投刺報考。
這麼做?雖然違背法令,但律法中也只是說考試要回原籍,並沒有點名不回原籍考試有什麼後果。
所以,為了多幾分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