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部分(第3/4 頁)
好,就按娘子說的辦!”
PS:額,今天有點事兒,只能一更了,明天補上,親們見諒哈!
☆、131章 珍貴的遺產(三)
臘月二十三日,祭灶節,洛陽城內的百姓們都忙著祭灶神崔鴻也從城外的田莊回到化清坊。
崔幼伯和崔雅伯都帶著妻子兒女來給崔鴻見禮,並將老相公、相公寫給崔鴻的家書交給他。
相互見禮完畢,崔幼伯一家、崔雅伯一家分別落座,不自覺的打量著數月不見的崔鴻。
這一打量不要緊,崔幼伯和崔雅伯都敏銳的發覺,相較於出京前,崔鴻竟有了不小的變化。
崔鴻是崔家最灑脫的名士,但他的名士範兒與蕭鏡的不同:蕭鏡是從裡到外散發著一種隨意灑脫飄逸的名士氣質,渾身上下洋溢著一種自信與驕傲;而崔鴻的風雅中卻帶著幾分頹然。
說得難聽些,崔鴻有點兒像晉末的某些士族,貴則貴矣,但身體孱弱、精神頹靡,就像一個雕工精巧的金絲楠馬桶,十足華而不實的樣子貨。
其實這也不能怪崔鴻,他自小生活在個優秀哥哥的陰影下,根本不用長輩特意挑選鄰居家的誰誰誰,只兩個出色的哥哥做對照,就給崔鴻帶來了比泰山還大的壓力。
長大後,娶妻生子,卻又遭遇賢妻早亡。
無奈之下,崔鴻續娶了小家子氣的繼室小盧氏。
最初的時候,崔鴻還覺得小盧氏直爽隨性、天真爛漫,但不知從何時起,小盧氏竟變得粗鄙不堪,整日為了些雞毛蒜皮的瑣事絮絮叨叨、糾纏不休,越來越上不得檯面。
在外面,崔鴻仕途無望,名聲也無法與兩個兄長相比,更談不上超越;在家裡,崔鴻有粗鄙、無法交心的娘子,家裡被攪合得無法安寧。
內外兩重夾擊下,崔鴻乾脆另闢蹊徑,走起了不尋常的路人變得越來越散漫,嘴邊總是帶著嘲諷、倨傲的笑容,不知是在嘲諷世人,還是在自嘲。整天端著士族的架子一副睨視世人的傲慢嘴臉,丁點兒俗事不沾,‘風雅,得一塌糊塗。
但如今,只不過短短數月,崔鴻身上的頹廢和腐氣竟一掃而光,人雖曬黑了許多,也消瘦了但整個人變得精神奕奕,向來只會翻白眼的雙眼也重新散發著一種爍爍的異彩。
“看來,阿耶終於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崔雅伯坐在下首,一邊打量著自家老爹,一邊暗暗感嘆。此刻,他覺得自家那個不太靠譜的老孃,總算做了件靠譜的事兒。
崔雅伯雖年輕,但也多少體會到了阿耶的心境也能理解他的不作
只可惜,崔雅伯知道崔鴻的病因,卻無法幫忙醫治。
如今託老夫人的福,崔鴻總算有了人生的目標與奮鬥的方向——團結崔氏族人,夯實宗族根基,最終繁榮洛陽崔氏!
正如崔雅伯猜測的那般,崔鴻的心態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做族長,為家族修建宗祠、修繕墳塋,甚至是修訂族譜、族規,這些並不是什麼攸關天下的大事,但對於家族來說,卻是極重要的事老夫人將這些託付與崔鴻,這讓找不到自己位置、看不到前途的崔鴻終於有了目標,生活也充實起來,忙碌中他根本顧不上‘嘲諷,,更沒心思‘風雅,,整個人也變得務實、穩重也有了一種強烈的宗族責任感。
崔鴻甚至積極主動的派人四處尋找因戰亂、遷徙而失散的族人,將埋骨異鄉的族人遺骸細心收斂,運回新建好的祖墳安葬。
期間花費的人力和財力,也皆有宗族(其實也就是崔家啦)全力負責。
這讓那些活著的族人見了,都感動不已,因時間、空間而疏離的血脈親情也重新聚攏起來。
聽到族人的真心讚譽,看到大家敬仰、感激的目光,讓崔鴻的幹勁兒更足。
接著,崔鴻修建宗祠、建族學的時候,又想起族中的鰥、寡、獨、孤,他忙寫信給京中的老夫人(那時老夫人尚未離世)和老相公,將自己的想法詳細回稟了兩位老祖宗。
崔鴻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由宗族(還是崔家啦)出錢出人,贍養族中的鰥寡獨孤。他在信中強調,他所謂的贍養,並不是只管溫飽的施捨,而是當做自家親人的悉心照顧。
崔鴻的目的很明確,他要透過這一系列的善舉,徹底將族人凝聚起來,高度團結,相互扶持,讓他們這一支成為不遜於嫡宗的博陵崔氏。
老夫人和老相公因早年的痛苦經歷對宗族並不感冒,過去幾十年來,對族人也不怎麼關心,這使得他們這一支的族親四分五裂,沒有形成什麼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