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部分(第1/4 頁)
昨日武氏回到自己房間的時候,反省了下自己的言行,發現她直接告訴蕭南某些訊息,人家對自己原就有戒心,根本不會輕易相信。
倒不如半真半假,裝作無意間說漏嘴更能引起對方的注意。
武氏一邊說著,一邊關注著蕭南的表情。果然看到她眼中閃過一抹懷疑,緊接著臉色也變得有些蒼白,一副被打擊到的模樣。
好,太好了,蕭南終於起疑心了。
武氏心中得意,繼續道:“娘子,不管郎君在不在京城,婢妾都要依禮行事。所以,您就讓妾身在您身邊伺候吧……”
武氏一番話說得很是謙卑,且話裡話外都暗示著崔幼伯已經回京,且已經知道了她懷孕的事兒。
蕭南不是傻子,武氏一而再的暗示,她豈有不明白的道理。
“嘭~嘩啦~~”
蕭南用力一抬手,將身側丫鬟捧著的銅盆掀翻,盆裡的水灑了一地。
“好,你既然這麼想伺候我,我也不能拂了你的心意,”
蕭南沒好氣的一指地上的水漬,道:“你就留在寢室,把這裡打掃乾淨吧。”
說罷,蕭南袖子一甩,徑直出了寢室。
“……”
武氏愣住了,她沒想到蕭南會說翻臉就翻臉,還讓她做粗使丫鬟的活計。
難道蕭南沒看出來她只是來‘客氣’一二的嗎,她、她還當真了!
接著,武氏似是想到了什麼,又掩嘴笑了起來——蕭南都氣得失去理智了,看來,她這是把自己的話聽進去了呢!
……
用過朝食,蕭南命人取來筆墨紙硯,開始抄寫佛經。
起初她是為了應付差事,畢竟她留在大慈恩寺是為了‘祈福’,每天都有抄經任務。
抄著抄著,她的心竟慢慢靜了下來,不再胡思亂想,而是專心一志的抄寫佛經。
今天抄的是心經,起初幾遍,她因為心不靜,還抄壞了好幾張,案几四周已經散落了一地的廢紙團。
隨後,她越抄越熟,最後她已經可以不看原稿,直接背誦著默寫。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
蕭南一邊低聲喃呢,一邊認真的默寫,寫到這一句時,手中的筆不禁頓了頓,暗道。心經能不能消除一些苦她不敢確定,但確實可以讓人靜下心來。
“表妹好虔誠,時近正午還在抄經?”
蕭南正欲繼續寫,耳邊又想起那個讓她糾結的男聲。
無聲的嘆了口氣。蕭南知道她安靜抄書的時間結束了,放下筆,小心的將抄好的經文放好,抬頭看向來人,淡淡的說:“榮表兄好閒情,大中午的不說在家消暑,卻跑到寺裡閒逛?!”
李榮穿著一身湖藍色胡服,頭上戴著短腳幞頭,手裡搖著把摺扇。優哉遊哉的晃到蕭南案前,笑嘻嘻的說:“有什麼辦法呢,長公主惦記表妹,託我來看看,長輩有命,我豈敢不從?!”
得,蕭南對自家人也是有些無語了,昨天是大兄,今天是阿孃,怎麼一個兩個都找李榮幫忙?
難道她們蕭家就沒有其它可用的人了嗎?
其實蕭南還真是冤枉自家人了。長公主倒是也有信得過的護衛,只是大家都不如李榮的功夫好、辦事利索。
且李榮在宗室中的名聲極好,皇室任俠的名頭可不是白叫的,基本上李家人不管誰家有什麼麻煩,都會習慣性的請李榮幫忙。
而李榮也爽快,只要不是違法亂紀、不是什麼過分的要求,他都有求必應。
長公主呢,在李氏宗親中隱隱有帶頭人的地位,她老人家也大方。不但對一些落魄宗親很是照拂。就是對某些混得不錯卻偶有困難的人家也很關心。
比如李榮的娘子王氏,每當李榮外出遊歷的時候。長公主都不忘三不五時的派人去榮國公府看看王氏,送些時興的果蔬或是小物件兒。東西不值什麼,但卻表明了長公主對晚輩的關照。
李榮回京後。王氏沒少在他耳邊說長公主的好話,是以李榮對她也非常尊敬。
再加上蕭家的雙胞胎對李榮甚是崇拜,兩隻小的曾經跟他學過拳腳、騎射功夫,李榮算是雙胞胎的半個老師。
諸多因素相加,李、蕭兩家的關係越來越親密。
所以,不管是蕭博還是長公主,但凡是遇到與武力相關的問題,還是喜歡找李榮。
蕭南不知道這些,她在心裡翻了個白眼,涼涼的說道:“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