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部分(第1/4 頁)
臨死還能噁心噁心宿敵,也算是出了口氣。
畢竟,楊氏自殺是割捨不下聖人,是真性情的體現,就是皇太后再窩火、皇帝再噁心,他們也要好好將她安葬。
而楊氏的兒子呢。也因蠢笨礙不著皇帝的眼,皇帝為了安撫其它兄弟姐妹、為了做面子工程,也不會為難蜀王。
所以。楊氏這麼做,還真沒什麼嚴重的後果,反而會落得一個對先帝感情至純的美名。
且不說後宮的繁雜瑣事,單說前廷,老聖人崩了。眾朝臣擬定完諡號、廟號,安排完安葬事宜。接下來便是將先帝崩逝、新君即位的訊息昭告天下。
另外,也開始給在外地就藩的諸王爺報喪,許他們回京奔喪。
這是國內的安排,除此之外,鴻臚寺還給四周的鄰居們打了招呼:俺們家的老聖人仙去,新聖人登基了,你們是不是該遣使來弔唁,並恭賀、拜見新君?!
時下正值大唐盛世,四海賓服,周圍的鄰國尊先帝為‘天可汗’。
不管是被先帝的鐵拳打怕了的,還是被李二陛下的王八之氣所折服的,周遭的大小鄰國首領都毫不掩飾對‘天可汗’的尊敬。
如今這位天縱英才的‘天可汗’去做神仙了,作為粉絲,大家也確實該遣使來表達一下自己悲慟的心情,當然,順便與大唐新君勾搭勾搭,多給自己的部落、國家弄些好處,那就更好了。
畢竟,天朝的鹽巴、鐵器以及糧食,是周邊鄰國最需要的重要物資啊。
一時間,京城熱鬧起來,每日城門口都會湧來大隊的人馬。
紀王作為先帝的兒子也接到了他皇帝哥的詔令,帶著妻子兒女及王府親衛急忙返京。
是以,離京數載的崔蘅也跟著夫君回到了故鄉,望著熟悉的城門,已經做了母親的崔蘅感慨莫名。
就在她回憶往昔、懷念孃家的時候,一個年輕娘子湊了上來,低聲跟崔蘅的車伕問話:“敢問小郎,這可是紀王妃的車架?”
崔蘅覺得耳熟,不等車伕回答,她直接掀開車簾,一看那來人是孃家嫂子蕭氏的管事娘子,忙笑著問:“外頭說話的可是鐵娘子?!”
鐵娘子忙抬起頭,見正是他們崔家的小娘子,屈膝行禮道:“奴鐵氏恭請王妃安!”
崔蘅擺擺手,笑道:“無須多禮?大嫂(指蕭南)遣你來的?多年不見,大兄、大嫂安好?”
鐵娘子又福了一禮,恭敬的回道:“好叫王妃知道,郎君、娘子都好,就是幾年不見王妃很是想念。不過現在家裡正守著孝,不便出行,娘子接到王妃的新後,非常掛念,特意命奴來迎接王妃。”
崔蘅雖在外地,但也知道了祖父去世的訊息,而且她也嚴格按照禮法,為老相公守孝。
如今聽人再提起祖父,她不禁斂住笑容,略帶傷感的說道:“我都知道,唉,我真是不孝,祖父去的時候,我、我竟不能親來奔喪……”
鐵娘子忙打斷道:“這怎麼能怪王妃您呢?當時您剛生產完,身子正虛弱,別說我家娘子不贊同你回來奔喪,就是相公和三郎君(指崔鴻,崔蘅的親爹)也是不許的。老相公去的安詳,他老人家也留下話,喪事從簡,不準兒孫們哀傷過度……所以,王妃您千萬不要耿耿於懷。”
崔蘅幽幽嘆了口氣,道:“話雖如此,我、我沒能親送祖父一程。終究是件憾事呀!”
鐵娘子又跟崔蘅寒暄了幾句,然後見時間不早,便向崔蘅說道:“時辰不早了,王妃還有正事兒,奴就不耽擱了——”
崔蘅夫婦是回來奔喪的,當然不能耽擱時間,剛才馬車停住城門外的官道上,主要是因為前頭的人太多,一時半會兒過不去。
這會兒,前頭的車隊已經進了城。該輪到紀王府的車隊了。
崔蘅抬眼掃了眼不遠處的城門,點點頭,道:“嗯。你先回去吧,待我從宮裡出來後,便去拜會大嫂。”
鐵娘子退後幾步,給馬車讓出路來,躬身行禮。“奴恭送王妃!”
崔蘅輕聲嗯了一記,放下車簾,踏踏車底板,車伕一揚馬鞭,馬車緩緩啟動。
鐵娘子目送紀王府的車隊緩緩駛過,當最後一輛馬車也進城後。她才直起身子,準備回自己的小馬車。
車伕扶著鐵娘子的手,送她上了車。鐵娘子坐在車座上,頭倚著車廂壁,正想著手頭上還剩下的幾項差事,眼角的餘光忽然掃到一個似曾相識的人。
她忙喚住車伕,命他追著那人影而去。
小巧的馬車快速的行駛在官道上。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