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部分(第1/4 頁)
想起當年的事兒,崔幼伯的臉色漸漸有了陰鬱,他冷冷的說道:“沒什麼,就是聽說你回來了,想看看你,順便敘敘舊。”
敘舊?老孃才沒閒心跟你敘舊呢!
白雪心裡暗罵,但臉上還是一副嬌怯可人的淺笑,“幾年不見,大郎還是這般體貼。奴家數年不在京城,卻也聽說了不少郎君的故事。聽說,郎君如今已經是中書舍人了?”
說著,白雪微微屈膝,歡喜的道賀:“奴恭喜郎君了!”
崔幼伯見白雪演得起勁兒,他也沒有點破,反而順著她的話,涼涼的回了一句:“多謝!對了,聽說李郎在蜀地的政績不錯,如今是回京參加‘大考’的?一別數載,李郎可還好?”
唐時官員考課分作兩種,一種是每年一次,名曰‘小考’;另一種則是若干年,一般是三至四年一次,是為‘大考’。
李敬五年前就去蜀地某個縣城當知縣去了,與他同期上任的官員,有的都已經經歷了兩回大考,官級也越升越高。
這倒不是說李敬的能力低,實在是他的運氣不咋地。
兩年前的大考,李敬正好可以趕上,偏京中發生了變亂,而推薦李敬入仕的吳王成了失敗者,李敬雖稱不上吳王的心腹,但終究與他有些干係,所以,李敬便被華麗麗的忽視了。
平定吳王之亂後,為了‘獎功罰過’,次年在太子提議下又進行了一次大考,將附逆、無能為的某些外任官員一一處置。
而李敬呢,他在吳王那兒真心不算什麼重要人物,所以很幸運的躲了過去。
因為去年那一次的大考頗有幾分‘清算’的意味,朝廷考校官員的時候難免有偏頗,既談不上全面,更沒有真正的公平公正。
是以,今年太子跟皇帝商量,準備再進行一次真正的大考。
接連錯過了兩次大考,對李敬而言絕對不是什麼壞事,至少他不用擔心被人罷官呀。但也不是什麼好事,沒有參加大考,他就沒有升遷的機會。
李敬是個有抱負、有野心的人,讓他一輩子當個七品小吏,他絕不同意!
於是,在過去的兩年裡。李敬一直很忙碌,四處求同年、託同鄉,拿出大半的家產去打通層層的關係,總算於兩個月前結識了某位貴人。
在新靠山的運作下,李敬終於拿到了進京大考的入場券。
原本,外任官員的考校是在年底,但李敬還要回京經營人脈、與新靠山親近什麼的,所以提前打了報告,名義上說是回京述職,實則是回京鋪路。
白雪作為李敬的枕邊人。自是知道實情,不過當著崔幼伯的面兒,她還是隱瞞了實情。含糊道:“是呀。”
說起來,白雪到現在還沒見到李敬呢。
一來,進京前她還要處理李家在蜀地的產業、安置奴婢等瑣事,啟程就晚了幾日。
二來,她還要帶著孩子。趕路的速度難免慢了些,所以比李敬晚半個月抵京。
進京後,白雪還不等找到李敬,便被守在城門口的崔家小廝逮了個正著。
是以,白雪根本不知道李敬的近況。
所以,對於李敬‘好不好’的問題。她直接選擇了迴避。
崔幼伯也不是真心想問李敬的近況,前幾天他才剛見了那人,雖然只是遠遠的看了一眼。但看李敬志滿意得、神采飛揚的樣子,崔幼伯可以肯定,對方的小日子過得很不錯。
對李敬,崔幼伯的感情很複雜,當年他對李敬是真心結交。甚至還把他當做了知己好友。結果、結果,他的這位好兄弟。卻讓崔幼伯幾乎顏面無存。
不管當年李敬與白氏有沒有私情,不管李安歌是不是李敬的孩子,但最終的結果卻是李敬撬了崔幼伯的牆角。
朋友妻不可欺呀,崔幼伯把李敬當兄弟,李敬也沒跟崔幼伯客氣,直接拐了他的別室婦大搖大擺的去了外地。
那時,聽聞這一切的崔幼伯,立時殺了李敬的心都有——這是背叛呀,赤果果的背叛,在同一天,他被兄弟、被情人雙雙背叛了。
虧崔幼伯還計劃給李敬推薦個差事呢,結果,李敬就是這樣回報他?!
回想當年的事兒,崔幼伯的心情更差,他再也無法平靜冷漠的面對白氏。
騰地一聲站起來,崔幼伯什麼也沒說,抬腿就要往外走。
白氏急了,下意識的身後拉住崔幼伯的衣袖,“大郎,我、我們母女剛剛進京,尚有許多事要處置。不如、不如咱們下次再聚在一起敘敘舊,大郎你先讓我們回去,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