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部分(第1/4 頁)
搖搖頭,蕭南已經不知道該如何評價這位神奇的表妹夫了。
讓蕭南覺得意外的是王表妹的反應。
話說王氏聽了夫君的話,錯愕、驚詫以及心寒全都湧上了心頭,她委屈,她痛哭,她絕望,最後還是淡然的答應了。
王氏有著世家女特有的驕傲,薛氏有兒子,她也有。
薛氏這個奴婢生養的兒子都能當官為生母掙誥封,她王氏的兒子也不會差到哪裡。
經過這件事,王氏徹底清醒了,不再指望夫君,而是將全部的心血都放在教養兒子上。
其實,除了教養孩子這一件事,王氏也沒有其它的事可做。
崔江恨恨的說:“……那賤婦竟奪了我兒的管家之權,將王家陪送過去的能幹管事娘子全都趕了回來……”
薛氏不待見王氏,那是肯定的。一來,婆媳自古是天敵,二來,王氏曾慢待過她,三來嘛,王氏是唐夫人挑選的兒媳婦,且與唐夫人一樣,兩人都是世家女。
許是受壓制多年終於得到了解放,又許是受封無望,薛氏愈發張狂起來。
而且不知道薛氏是因為自卑過度而導致性格有些扭曲,還是她本性如此,她有些仇視那些出身好的正室娘子。
過去的一年間,薛氏一方面死死抓著管家權,大肆安插親信,另一方面則是變著花樣的折磨三個兒媳婦,尤其是最討厭的大媳婦。
像什麼給唐謙塞小妾啦,讓王氏站規矩啦,在王氏院子裡安插眼線啦……
短短几個月,王氏整整瘦了一圈。其它的王氏都能忍受,唯一受不了的是薛氏端著婆婆的款兒,逼她‘立規矩’。給個奴婢(妾還是奴婢呀)晨昏定省、佈菜盛湯,王氏寧死都不願。
但薛氏有靠山呀,她只在唐謙面前歪歪嘴,唐謙便會氣沖沖的回來訓斥王氏,逼王氏跟薛氏賠罪認錯。
起初,王氏回孃家訴苦,但父母和離後,父親娶了新婦,她與新繼母根本沒有感情,人家自不會幫她說話。
而親爹呢,則應了那句‘有了後孃便有後爹’的俗語,對她遠不如過去關心,只會勸她恪守婦道,不要讓王氏蒙羞云云。
至於她的親弟弟,日子過得也不好,自顧還不暇,根本沒有能力幫她出頭。
孃家不給力,夫君又‘腦子不清楚’,王氏的境遇可想而知。
不管怎樣,為了兒子,王氏還是熬了過來,忍氣吞聲的任薛氏折騰。
王氏變乖了,薛氏還不滿足,玩遍了所有花樣後,又將手伸向了王氏的長子。
崔江說道薛氏,就一肚子氣,她用力一拍小几,恨聲道:“這個賤婦,竟要把我的靖兒抱到她那裡養。我呸!她也不撒泡尿照照,她什麼身份,斗大的字不識兩個,‘太公家教’連聽都沒聽過,她還敢嫌棄我兒不會養孩子?!”
蕭南見崔江連市井粗話都吼了出來,顯然是對薛氏惱恨至極,她問道:“薛氏這般癲狂,唐侍郎竟不管?”
把嫡長孫交給侍婢教養,這是多腦殘的人才能幹得出來的事兒呀。
唐謙的父親名唐易,在戶部任侍郎,官聲不錯,能力也不低,又有岳家扶持,仕途極順遂,今年不過四十出頭,便已經做到了四品京官。
單看唐易的為官處事,也不像腦殘的痴漢,應該分得清輕重吧?!
“他?”崔江撇了撇嘴,道:“他的三個兒子皆是薛氏所出,就算他對薛氏不滿,看在兒子們的面子上,也不會把薛氏怎樣。”
不知怎的,聽到這句話,蕭南竟猛地想起了前世:那時,李敬不就曾經無奈的對她說,孩子們都是白氏所出,為了孩子,他不好太苛待白氏。
結果,一個厚待,白氏便從個教坊司的歌姬搖身一變成了國夫人,而她蕭南,卻落得個魂斷慈恩寺的下場。
想起了前世的種種,蕭南對王氏生出幾分同情。如果說,剛才她耐著性子聽崔江絮叨,不過是給崔江面子,這會兒,她倒真想幫幫王氏了。
“姑母,表妹有何打算?”
蕭南也是做母親的人,很能明白王氏此刻的心情。為母則強,兒女是母親的逆鱗,就是再軟弱的女子為了孩子也會抵死相爭。
一提到女兒,崔江高漲的怒氣瞬間消散,剛才還橫眉怒眼的罵薛氏,現在卻變成了愁苦,她嘆道:“她也是沒想到好辦法,這才跑來尋我,可我,唉……”
崔江終究是和離的人,且因為小氣也沒什麼人緣,就算她想帶人打上王家,也要有充足的人手呀。她來找蕭南,一是想看看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