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3/4 頁)
都被聖上拔乾淨了,他現在雖有了晉州作為封地,但朝中誰人不知,聖上厭棄他的母家,連帶著也不待見他,這是將他徹底貶到那裡了!他哪裡有那麼多財力人力去培養這麼一批人!”
姜景華倒是與皇后想到一塊兒去了!
“唉——”
這二人爭執一番後,高卓終於開口了。
“夏先生所說,正合了老夫心中所想!”
“先生,您這是……”
姜景華心中疑惑,正要開口繼續詢問,高卓就已擺擺手制止了他。
他躺了許久,胳臂有些酸,不由直起身來,將剛剛靠著的大迎枕丟在了一邊。
高卓道:“聖上厭棄他,那是聖上的事,可半點都不耽誤他的奪嫡之心吶!這晉王到晉州僅僅一年的時間,就將晉州治理的像模像樣,手段可見一斑,聽說近來他又多次與藤泉山的匪首打交道,呵呵,沒有一兵一卒,就敢槓上惡名在外的藤泉山,這份膽識,可不是一般人比得了的!這樣一個人,有勇有謀,智略過人,豈會是籠中燕雀?晉州那塊不毛之地,怕是困不住他……”
說到這裡,高卓笑了笑。
“況且,有魏老賊留下的九龍玉璽在手裡,他可算不得是勢單力薄!”
☆、第102章 正統?(七更)
九龍玉璽?
姜景華乍然間聽到這個,不由暗自吸了口氣,眼睛圓睜,怔怔的看著高卓,神情間皆是震驚。
高卓卻只撫著鬍鬚,冷笑一聲,沒有多言。
姜景華見他這般反應,就知此言非虛,心驟然涼了一下,他只覺得四肢有些虛軟,額頭也慢慢沁出些汗來。
九龍玉璽,這個名號可是響噹噹的!雖非傳國玉璽,卻比傳國玉璽更加的重要,幾乎是大齊歷代皇帝的象徵。
九龍玉璽乃是太祖皇帝登基後所造。
至於它的來歷……
當初南宋內憂外患,外有強敵虎視眈眈,內有佞臣把持朝綱,百姓水深火熱、天下民不聊生。
太祖皇帝就建立了義勇軍,順應天時,揭竿而起,天下人一呼百應,響應者眾多。
義勇軍勢不可擋、又紀律嚴明,很受老百姓愛戴,許多人家就把子弟送到義勇軍中,與太祖皇帝一起並肩殺敵。
不僅如此,義勇軍所過之處,官紳、百姓更是紛紛籌集錢財,以充作義勇軍的軍餉。
就這樣,有了天下老百姓的支援,義勇軍可謂是勢如破竹,不過兩年的時間,就將軟弱無能的南宋皇帝趕下了金鑾殿,改元大齊,建立了新的朝代。
新朝已立,天下百姓為義勇軍所捐軍餉卻還餘下大半!
太祖皇帝言“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感念大齊立國全仰賴老百姓對義勇軍的支援,因而,儘管當時大齊百廢待興,民生凋敝,太祖皇帝卻仍舊將這些餉銀秘密封存起來,名曰“人民幣”,以告誡皇室子弟以南宋覆滅原因為戒,時刻莫忘“君舟民水”的道理。
這般情況下,太祖皇帝又選用一整塊藍田玉,並以自己的鮮血為引,將玉置於血液中,日日浸造,並命技術高明的工匠日夜不休地打磨切磋,歷經七七四十九日,終是造出了這塊獨一無二的九龍玉璽。
九龍玉璽通體透亮,間或有紅光閃出,又名“萬民璽”。
持九龍玉璽者,就是“人民幣”的擁有者。
不僅如此,太祖皇帝還留下了三千“義勇軍”與七十龍衛,守護著“人民幣”,這三千零七十人祖祖孫孫世代傳承,並且只聽候持九龍玉璽之人的差遣。
據傳這筆“人民幣”數額巨大,數年來只由皇帝掌控,且自太祖皇帝至今,由於大齊國體穩定,天下安泰,因而,歷代皇帝只將這九龍玉璽是做皇室榮耀的象徵,從不輕易動用他。
姜景華思及此處,再想想高閣老剛剛所說,此時這九龍玉璽不在惠崇帝手中,而是由魏閣老傳到了晉王手中,他就打了個激靈,渾身一抖,只覺得冷汗連連。
這九龍玉璽乃是皇家寶物,傳了一代又一代,按理說也該在惠崇帝手中才是,這魏閣老只是一介儒官,雖說曾入過內閣,卻也達不到隻手遮天的地步。
唯一的解釋,就是,這九龍玉璽乃是先帝臨終時託付給他的。
先帝不將此玉璽託付給惠崇帝,卻給了魏閣老?
姜景華眯了眯眼,回想起元封十五年,那場圍繞著魏展開家的腥風血雨,以及魏家一夕之間全族覆滅的慘狀,徒然間明白了過來。
“閣老,這!先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