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3/4 頁)
四人就在這偏殿中,繼續探討其他環節的問題,什麼指控的證據是否全數找出啊,什麼如何如何將此事引到高卓身上啊,什麼怎樣幫杜鼎臣從中脫罪啊……
等把這些全部討論完,已經到了日中時分了。
董大人雖說與蔡紹虞之間有些私人恩怨,卻也不得不承認,蔡紹虞這安排著實比他的要周詳許多。
他卻不知,蔡紹虞這些安排背後,滿是蔡府幕僚的功勞!
等一切都周詳了,幾人才就此散了,準備著按照計劃著手安排了。
☆、第140章 群應(一更求月票)
翌日一早,金鑾殿上。
惠崇帝問完了近幾日的正事之後,大太監周雨安就一甩拂塵,拉長了聲音高聲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金鑾殿高大空曠,周雨安這一聲喊,聲音十分的悠長。
惠崇帝坐在龍椅上,看著站在下首的眾官員,見他們全都安靜的舉著笏板,似是沒有話說的樣子,惠崇帝撫了撫龍袍,就要起身。
正在這時,一名身穿七品鸂鶒補服的的官員,執著一柄桃木笏,從所佔的佇列中走了出來,快步走到大殿正中央。
“陛下,老臣有本要奏!”
他跪下身來,極為響亮的稟報了一句。
正是監察御史柳大人。
蔡紹虞站在左側武官隊伍的前列,斜著眼睛,用餘光打量到出列的是柳衍之大人,嘴角不由一勾。
這位柳大人在朝中向來以為人方正、言辭犀利著稱,找他來舉發此事,確實合適。
詹士府的這幫小子,倒是會挑人!
“柳愛卿,你有何話,儘管說來就是!”
惠崇帝又重新坐回龍椅上,面目溫和道。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這個柳衍之雖說言辭犀利,不說大殿上的群臣,便是他自己,也都被這個柳衍之給懟過,幾次被他氣的七竅生煙,但正因為這樣,惠崇帝卻也知道,這個柳衍之不失為一個好官。
“老臣要舉發禮部尚書宋軼、禮部左侍郎姜景華、禮部右侍郎龐秀平以及本次府試所有的閱卷官員,將大齊府試的閱卷一事視作兒戲,翫忽職守,朝令夕改,不僅在本次府試學子間造成慌亂,更是有損聖上威嚴,有損大齊科舉的公正!老臣所舉發一事句句屬實,還請聖上勘驗查明,按律嚴懲!”
這話一出,剛剛還鴉雀無聲的大殿立刻爆發出一陣嗡嗡嗡的說話聲。
大臣們交頭接耳、面色震驚。
只因柳衍之此次舉報之事著實駭人。
且不說他今日所舉發的這些人,一位尚書,兩位侍郎,都是三品以上的重臣,而那些閱卷官員們,雖說如今官職不高,卻都出自翰林院,最為清貴,一個個都是儲相的預備人員,日後的前途不可估量!光是這些涉事人員,說出去名號都是響噹噹的。
更何況,此事又涉及到科舉!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科舉,乃是如今大齊選官的最主要途徑,也是寒門學子步入上層社會、改變自身命運的唯一辦法!不患寡而患不均!科舉最大的要求,不是說題目出的有多高明、選出的官員素質有多高,而是要保持相對的公平,如今柳衍之舉報這些人有礙科舉公正,這扣下的罪名真的是大!
與眾官員的情緒激動不同,嶽閣老與高閣老兩個站在百官前列,身體筆直,目視前方,紋絲未動,顯得極為淡定。
而被舉報的那三位禮部官員,乍一聽到這舉發,俱是面色發白,全都留了一身的冷汗。
但當他們從後面見到高卓如此鎮定的樣貌時,原本有些忐忑的心也漸漸鎮定下來!
算了,他們怕什麼,高閣老何時出過事!
依聖上對高閣老的信任,只要高閣老為他們說句話,他們就會沒事的!
只要有高閣老在前面頂著,他們又有什麼可懼怕的?
蔡紹虞看了看眾官員的反應,心中暗笑不已,等他又見到高卓那鎮定的樣子,又不由得皺了皺眉,心裡暗暗敲起了鼓。
“陛下,臣附議!”又一位大臣從佇列中站出來,應和起柳衍之來。
“最近府試臨時更換成績一事,在京師鬧得是沸沸揚揚。雖說被廢黜的是此次府試的第一名,後面所有的名次都跟著額外向上提了一名,可以說是佔了個巧!但此事一出,許多學子卻紛紛提出質疑,是否之前的考試中也曾出現過閱卷錯誤、卻沒有像此次這般被揪出來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