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第1/4 頁)
袁仲道摸了摸鬍子,也不再說別的,撿起書本就開始考校陸爍的學問。
陸爍坐直了身子,仔細聽他的問題,集中精神一一作答。
約摸半個時辰之後,袁仲道才放下書本,對陸爍點點頭,面上一派滿意之色。
而他面前的書桌上,早已堆放了滿滿一摞的書本,從簡到易,各類都有,都是剛剛袁仲道考校他時是用到的。
“不錯。”
袁仲道讚了一聲,道:“學文很紮實,涉及面也很廣,可見這些年是真正沉下心來好好讀書了!”
這樣的誇獎陸爍以往聽過太多,他都能做到面不改色。
但袁仲道的這句誇讚,卻讓他面上閃現出一種赧然之色來。
被名滿天下的大學士誇讚一句,即便他是自己的外祖父,也十分的難得!
想想都覺得是一件不可思議而又美妙的事情。
“您過譽了!”陸爍謙遜道。
袁仲道和藹的笑了兩聲,突然直視著陸爍,面色肅然起來。
陸爍見此,知道他是有重要的話要與自己說,不由跟著挺直腰背、斂了笑容,認真的看著袁仲道,等著他接下來的話。
“你父親也好,母親也罷,這些關係全都拋在一邊。我只問你,你讀聖賢之書,究竟是為名還是求道。”
陸爍被問的一愣。
他沒想到袁仲道要問的是這個。
求名?求道?
名為熙熙攘攘之名,道為曠達明心之道。
自己當初讀書的初衷究竟是什麼?
這並不難回答。
陸爍想了想,須臾才順從本心拱手道:“自然是為求名。”
很顯然,袁仲道這句問話最完美的答案,應該是“求道”。
讀書人清高向學,沒有任何一個人希望弟子將讀書視為謀取名利的工具,學道、向道、取道、正道,這才是歷來賢人所追求的正道。
但陸爍卻並不想用言語欺瞞袁仲道。
他讀書的初衷,確實是想透過科舉獲得名利,用實力保住自身的地位、再在這基礎上惠及百姓……
在他看來這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
袁仲道聽了陸爍的回答,面不改色,也未作評價,對此既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
陸爍一時有些摸不清他的態度。
袁仲道接著又問:“我再問你,你來桃山書院,究竟是為求名還是求道?”
還是這句?
等等!
來桃山書院……
陸爍毫不猶豫道:“此來別無他想,專為求道。”
陸爍懂了袁仲道的意思。
桃山書院開辦已久,在天下享譽盛名,與此相應的,由書院裡教授出來的學子也都被人高看一眼。
於世人而言,桃山書院既是求學聖土,又是鍍金寶地。
但陸爍可沒抱什麼二心!
一心一意想要跟著大儒讀書,提高自己的水平,才是他來桃山書院的初衷和最終目的。
聽完陸爍的這兩個回答,袁仲道才和緩了面上的表情,向陸爍點點頭。
陸爍見他笑了,雖仍不明他的態度,心裡卻是一鬆。
他實話實話,但打心眼裡,陸爍並不想給這位初次見面的大儒外祖父留下不好的印象。
“答案本就不是一定的,不論哪一種,都是個人的選擇,一旦選擇了,就要懂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袁仲道似是看懂了他的想法,不由笑道:“我第一問,是要讓你清楚,你來桃山書院究竟是為了什麼?名也好,道也罷,不能說選道就一定對,選名就一定錯!大象希形、大音希聲,一心專研聖人之道固然可貴,但若能將其以正道用於濟救天下上,倒更為可取……”
陸爍聽了這句話,鬆了一口氣的同時,心裡也暗暗吃驚。
沒想到外祖父居然認同他這種想法!
當初外祖父正當盛年卻遠離官場,來到這鄉野之地建立桃山書院,陸爍還以為他是看不慣官場爭名奪利的亂象,才逃離廟堂一心鑽研修道的!
誰知道他對名與道的看法不僅不狹隘,反而比陸爍所見的許多人都要開明!
不過,既然如此,他當初又為何要辭官歸鄉呢……
陸爍想問,袁仲道卻已繼續下去了。
“至於第二問……“
袁仲道笑了笑,看著陸爍,道:“你來書院既然是一心求道的,在此期間就莫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