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部分(第3/4 頁)
或許是一輩子都在做同樣的事情,他們反而看事情看得比較透徹。
他們從劉邦的時候,就當了小兵,經過了呂后時代,好不容易攀爬在大漢文帝時代。
對他們來說,國家逐漸強大起來,是好事一件。
前線,留給的是最熱線的年輕人們。
他們也是這個時代軍隊訓練最為艱苦的一群人。
如果連他都放棄戰爭,那這個國家,就沒有希望。
當人們活著,就會逐漸認識一個新的道理,這個道理往往是配合這個國家現在的制度發展出來的。
每一種制度的產生,都會產生一種新的習慣。
在大唐後期,儒家逐漸興起,新形成的規律對戰場上的兵來說,逐漸失去利益。
國家更容易崩潰。因為,靠土地,靠糧食需要養的人越來越多了。
有錢人反而不需要負擔供養國家的責任。
大漢朝廷,其實正在嘗試,怎麼樣才能把人民的心跟朝廷結合起來。
在這麼大片的土地上,糧食生產怎麼會不夠。
如果這個時代有實踐共產,能夠用眾人的力量來開發,來做事,甚至來種田。
以眾人的力量,其實可以百倍的發揮出來,原比一個人來的有用。
錢汝君發現,這麼做的莊園,生產其實都有富餘。
只是可惜的是,這些生產都歸屬於大地主的。
這些大地主,往往是士紳,往往不用交錢。
嘆了一口氣,錢汝君不能改變這個時代的規則,有錢享受福利,在他們看起裡是應該的。
如果有人跟他們說,他們應該交稅,把本來屬於他們的錢,分給其他人,估計人們殺人的心都有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錢汝君出門就會遇到刺殺。
現在錢汝君失去自我防禦的本領,在遇到永無休止的刺殺,她會崩潰。
人在每一個時代,都有一個特性。
抱團。
只有一個人,是沒有辦法生活下去的。
如果錢汝君一個月都見不到一個活人,估計她會瘋掉。
雖然她平常也很喜歡一個人。
輜重營的軍隊都是老油子,但是他們其實是最專業的軍人。
他們沒有熱血,但是他們殺人更有效率,也更知道在每一個處境之下活的最好,並且賺取軍功。
其實,他們不怕死。
不怕死不等於不想要死
在大部分的情況之下,他們還是對絕對冒險的行為感到排斥,甚至,會因為這個緣故而產生炸營的行為。
離開大團體前去接皇帝的派來的人,這是極度危險的行為。
不是怕皇帝對他們做什麼事,而是怕草原上到處遊蕩的匈奴人,會奇奇怪怪的人。
草原上,只有一個人,或少數人,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因為草原上充斥著馬賊。
所以每一個部落的人都很少。除非那個部落附近水草太差,容納不了太多人在附近遊蕩。
他們都知道,即使錢汝君已經讓五千人都匈奴俘虜掃蕩過無數多遍,但是這些被摧毀的部族,一旦離開生養他們的地方,沒有幾天,就會有部族發現這塊土地。
其實,大冬天,想錢汝君這樣,把一大群人聚集在一起,是很蠢的事情。
但是,他們都知道這些漢人在種植,而且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在他們眼前。
雪花在下,但是推車裡的植物卻在生長。
每一塊連綿的草場都是最美麗的地方。對草原部族而言,就像毒藥一樣,沒有辦法捨棄。
錢汝君發現,她就算過幾天派人去看,還能幹收穫一些草原人。
除非他們確認草場已經有主人,並且是他們,沒有辦法打敗的人,他們才願意離開。
在平常,這樣的行為很正確,但是在錢汝君帶著匈奴大軍等在旁邊的時候,著就是一種悲哀。
但是最近,會過來的草原遊牧民族倒是變少了。
草原人雖然不會算五加六這種賬,但是對於戰鬥力的損耗,他們往往都能夠很容易算出一筆賬。
在對方的戰鬥力極弱,打敗他們不需要耗費自己多少的人力的時候,他們會選擇把對方的草場,佔領下來,把對方的男人殺掉,把女士人佔領,把超過女人臀部的小孩殺掉,擴大自己的族群。
這樣在下次的戰鬥來臨的時候,他們自己的能力就會增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