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部分(第1/4 頁)
有百分之九十吃飽肚子的人,已經很不錯了。
在以前,錢汝君想到的是當不需要這麼多種田的人的時候,這些人可以去新的土地開闢種田。
只是大漢開闢一個新田地不是那麼簡單。
如果沒有辦法開闢種田,那麼他們就會失去勞動的機會,失去勞動的機會,也就代表他們會餓肚子,最後會餓死人。
但是錢汝君一直以來,沒有看到現實發生的例子,金麥城明明已經做到給錢汝君很好的範例。
但是她就是沒有從生產總量去看。
當一個人生產的東西變多了以後,平均起來,每個人能夠享受的東西也就變多了。
物價雖然不會變便宜,甚至是節節高升。
但是人能夠享受到的物資,就變多了。
吃飯的錢可能只佔百分之二十、三十的錢就夠解決。
剩下他們生產的東西,就可以拿去換取更多的金錢。
這些金錢可以購買別人的服務,或者是物質生活就會變得更為豐富。
當人的生活變得更為豐富的時候,就有很多新的產業會跟著發展起來。
窮則變,變則通。
只有人的思維被糧食限制住的時候,思維就沒有辦法轉變。
人們的思維只要開通了一項道路的時候,就會變出一種可以賺錢的東西。
以前,中央水塔區沒有這麼多小吃之前,其實是沒有人會想要去外面買東西的。
當人越來越忙碌的時候,就沒有時間在家裡織布做衣服。
而這些織布做衣服的工作就會交給成衣店,於是成衣店產業就會興起成衣店產業,從紡紗織布到設計以及販賣,整個產業鏈可以供應非常多人工作。
更重要的是,生產專業化之後,就會有人專門去研究如何讓生產的流程更順利。
而競爭,會把這種研究的速度加快。
而這些人的工作又會產生新的需求,他們需要吃東西,需要買東西,需要住房,現在他們有錢。
這些東西就不是用基礎量去算,他們就可以購買更高階的產品,而更高階的產品。
在生產的時候,就會產生更多更精緻的東西。
當這些活動繼續發展下去,而不是走回頭路的時候,其實未來的工作種類會越來越多。
早期只要三百六十行,就可以滿足人一生的需求,但是未來三百六十行就不夠了。
職業的種類或許可以超過一萬種。
而某些職業的需求量也會變大。
錢汝君想到後世有很多人,因為時間變多了,工作的時間也變少了,可是能夠享受到的東西,其實不會比之前來的少。
在物質極端豐富的結果,以前不需要這麼多老師,因為孩童沒有這麼多時間學習。
現在竟然有這麼多時間,那麼多的孩童就可以進學校唸書,在學校打混摸魚都沒人管,也不強求他要有什麼發展,反正出去之後總是能夠找到工作。
而至於認真的學生,則可以透過能力,找到更好的工作,因為有些工作還是必須要聰明的人,學識豐富的人才能夠去做。
雖然錢汝君腦袋的東西,學堂長不會知道,但是錢汝君也很佩服這個時代有這種思維的人。
因為對他們來說,千年不變,萬年不變的變化,幾乎讓人感受不到這種商業的規模變大的好處。
雖然中間還是會有人不斷創新,只要能夠求新求變的人,就算有些人一時失去工作,也很快就會度過。
尤其是在最開始的時期,找一份新的工作,壓力不會太大。
也沒有那麼多得多的標準,只要有人可以用,人們會花時間去訓練,訓練出可以做這件工作的人,所以真正痛苦的是當所有的工作,都已經固定下來的時候,他們必須用更好的能力才能夠獲得這份工作。
有些工作還會因為隨著時代需求的過去,漸漸的消失在職場上,而新的工作不斷的產生,這就是當經濟開始滾雪球的時候最大的變化。
當然,這種滾雪球的經濟發展模式也不是沒有缺點,他的缺點最怕雪球停止地維持在原地不動,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沒有辦法進一步發展的商業行為就會開始萎縮,而萎縮之後,大家的物質生產就會開始慢慢的變少。
萎縮的下場,對於想要從事商業貿易的人來說,他就看不到太多賺錢的可能,新的店家就會減少,新的老闆也會減少,也就是說新的工作也就會減少。
人